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自然环境,支持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较为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而忽略的自然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受到广泛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对区域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开展农业生态审计,这一审计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在处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农业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经济数据和自然资源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格网分析方法,分析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探讨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农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作为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为反映农业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状况,本文选取多个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在经济效益方面,选取经济水平、区位因子、机械化水平、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五个层面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反映农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状况;为反映农业发展中社会效益情况,从服务功能、粮食安全、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四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指标体系。(2)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计算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差异,引入生态敏感性参与生态效益审计。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区域生态发展状况。(3)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相关一级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刻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以及指标对其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4)为充分体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将GIS方法运用到生态审计中能够快速、高效地分析生态审计结果和变化机制,能够有效地对生态审计对象进行空间变化分析和可视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