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作为积极的人类力量,它不但紧密联系着人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传承中华美德当中还起到驱动作用。感恩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其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经几乎是属于一片空白的状况,不过自赛里格曼等人于20世纪末提出积极心理学学科之后,积极心理学像一颗迅速蔓延的火种很快渗透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至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就开始越来越重视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探究,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众多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对感恩领域的探究,但国内已有探究多为相关研究,对感恩的实验研究现阶段还处于探索时期。尼采曾经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洛克认为:“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拥有豁达、感恩、乐观等情绪或特质时,个体就会感到幸福。然而,在心理学中幸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它受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积极心理学逐渐被学者们重视,主观幸福感也逐渐被众多心理学研究者所青睐。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不仅能够反映其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而且还能够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我们都是社会的产物,都不能够脱离人际关系而生存,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家人或同学、朋友等。哈维·麦凯曾经把我们日常当中人际关系建立比喻成为挖井过程,在这个当中尽管需要我们付出些许汗水,但能够让我们收获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此外也有人曾经指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源自于人际的不和谐。可见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考虑到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在人类当中的重要性以及人际关系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价值,开展了研究一,尝试以南阳市某高职院校4个院系12个班级的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在了解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二者关系的前提下,从探讨人际关系在两者间作用机制的视角展开研究。考虑到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在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价值,开展了研究二,尝试以南阳市某高职院校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不同于研究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和追踪测试的实验设计,借助微信新媒体平台以探讨大学生感恩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视角展开研究,为今后高校借助微信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领域工作,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一种不同干预视角。本研究结果显示,(1)在感恩倾向方面,大学生在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年级和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整体较高,且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常模水平的差异显著。(3)大学生的感恩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的感恩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4)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感恩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表达性感恩可以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且作用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