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课题实验研究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珍宝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各部位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NT)的影响,明确其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理作用与独特优势。讨论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额尔敦-乌日勒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准备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MCAO/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额尔敦-乌日勒低、中、高剂量组、吡拉西坦组5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共6组。额尔敦-乌日勒低、中、高剂量组、吡拉西坦组分别以0.3g/kg、0.6g/kg、1.2g/kg、0.5g/kg计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灌胃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2周后取各组大鼠脑干与下丘脑。采用ELISA及RT-FQPCR实验检测并对比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与基因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①造模情况:灌胃两周后共有45只大鼠完成最终实验。额尔敦-乌日勒低、中、高剂量组与假手术组各有8只大鼠,吡拉西坦组7只大鼠,模型组6只大鼠。②采用双抗夹心ELISA实验检测大鼠脑干与下丘脑TGF-β与PDGF含量的结果:各组大鼠脑干TGF-β、PDGF含量均高于下丘脑(P<0.05)。假手术组大鼠TGF-β、PDGF含量相对较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TGF-β含量较高,PDGF含量较低。其中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TGF-β含量最高,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PDGF含量最低,与吡拉西坦组以及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脑干部位TGF-β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部位TGF-β、脑干及下丘脑部位PDGF,额尔敦-乌日勒低、中、高剂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大鼠脑干TGF-β与PDGF基因表达的结果:假手术组大鼠TGF-βmRNA、PDGF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TGF-β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PDGF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其中,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PDGF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吡拉西坦组以及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与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脑中风的疗效优于吡拉西坦。对比额尔敦-乌日勒低、中、高剂量组的差异,综合考虑,其中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较强,对脑中风患者的恢复最为有利。额尔敦-乌日勒对神经营养因子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可通过上调TGF-β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TGF-β含量,下调PDGF 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DGF含量等途径发挥其靶源性营养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而达到保护并修复受损神经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解释了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脑中风(白脉病)的药理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