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层的品质因子Q是描述岩石弹性的重要参数,也是指示地层含油气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讨论了地震波吸收衰减的三大理论:粘弹性介质理论、散射理论以及Biot理论和喷射流动理论,并对影响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对现有Q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尤其对李庆忠等五种经验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所有经验公式中,李庆忠Q-V经验公式能够较好的反映散点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故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李庆忠经验公式对四川盆地镇巴探区微测井数据资料进行Q值估算。本文还对基于广义的麦克斯韦尔体的本构方程所建立的地震波吸收衰减正演模拟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当不考虑地层吸收对地震波的影响时,地层的分层效果比较明显,地震波的能量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衰减得较慢,其振幅衰减的也比较慢;而当考虑地层吸收对地震波的影响时,地层的分层效果比较差,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得较快,其振幅衰减的也比较快。本文在详细的地震波吸收衰减理论分析和品质因子定量估算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微测井资料,开展了碳酸盐岩裸露区近地表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研究,探究地震资料低品质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砂岩、泥岩以及砂泥岩互层出露区相比,灰岩裸露区低速层品质因子较低,地层吸收衰减特性较强;而降速层和高速层的品质因子相对较高,地层吸收衰减特性较弱。灰岩裸露区近地表地层相对较强的吸收衰减作用可能是造成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质量低品质的成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