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独居老人作为农村老人群体中的小众群体,因其获取经济的能力较弱、生活照顾的不足、情感支持的缺乏等原因,使其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而重庆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试点城市,具有大农村、大城市相融合的特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流出,致使农村独居老人在一定时期、空间内有所增加。然而农村独居老人因其居住分散、数量较小,学者更多将其归为农村空巢老人的范畴,而农村独居老人有其特有的群体特征,研究其社会支持的现状,对完善和优化我国养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重庆地区对于农村独居老人的研究不多,需对重庆农村独居老人的现状进行了解,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以改善其生活状况。本文以重庆垫江县农村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别从经济支持、生活照顾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的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的角度论述垫江农村独居老人当前获得社会支持的现状:经济支持方面,农村独居老人获得经济的方式较多,但经济状况总体较差;生活照顾支持方面,农村独居老人获得日常生活照顾支持较少,主要以邻里、亲戚为主,社区和子女提供的支持较少;精神慰藉支持方面,农村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较为单一,精神生活较为空虚,子女、亲戚与邻里的沟通联络是其获得精神慰藉支持的主体,社区发挥的作用较小。通过对农村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现状的把握和问题的呈现,发现农村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问题亟待解决,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政府方面,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二是社区方面,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能力;三是家庭方面,完善家庭养老功能,注重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