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激素对厌恶情绪加工的影响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恶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常伴有恶心、反感和远离诱发刺激的强烈愿望,具有回避潜在疾病威胁和道德违反威胁的功能。根据诱发刺激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病原体厌恶和道德厌恶。病原体厌恶由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线索的刺激所诱发。道德厌恶由违背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品行所诱发。道德厌恶起源于病原体厌恶,二者具有相似的主观体验、面部表情和行为反应,但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加工过程。相比于男性,女性具有厌恶敏感性更高,厌恶体验感更强,产生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更大的特点。这种独特优势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某些激素有关。研究表明厌恶的产生与表达,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如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睾酮和皮质类固醇等。这些不同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能够使个体关注病原体线索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整合,产生厌恶反应。女性体内含量更高的雌性激素可能在厌恶加工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本研究将探究女性体内最为常见两类雌性激素(雌二醇和孕酮)对厌恶加工的影响。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共五个实验,以短语作为刺激材料,采用内隐和外显加工的测量方式,从内源性雌性激素变化与外源性雌激素给药的角度,结合行为和脑成像研究,探究了雌性激素对病原体厌恶和道德厌恶加工的影响以及脑机制。研究一包含两个行为实验,分别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厌恶强度评分任务,以内源性雌二醇和孕酮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性波动为切口,探究处于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女性加工两类厌恶的特点。结果发现,在SC-IAT中两类厌恶刺激的D值在黄体期显著大于卵泡期和月经期,卵泡期和月经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相比于月经期和卵泡期,女性在黄体期对厌恶刺激的内隐态度更消极。在厌恶强度评分任务中,结果发现月经周期对厌恶刺激主观体验的影响受到了刺激强度的调节,只有在低强度刺激上才发现卵泡期感知到的病原体厌恶强度显著低于月经期和黄体期,而在道德厌恶上三个阶段没有显著差异。在评分的反应时上,发现卵泡期女性对病原体厌恶短语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月经期和黄体期,在道德厌恶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卵泡期对病原体厌恶刺激的反应速度比月经期和黄体期慢。黄体期对厌恶刺激表现出更消极的态度和更强的厌恶感可能与高孕酮水平有关,卵泡期对厌恶刺激表现出的低厌恶感可能与高雌二醇水平有关。研究二通过急性雌二醇给药的方式,采用与研究一相同的实验范式探究外源性雌二醇对月经期女性厌恶加工的影响。在SC-IAT中,结果发现雌二醇给药组和安慰剂组的两类厌恶刺激的D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厌恶强度评分任务中,对于病原体厌恶,给药组和安慰剂组在前测中没有差异,但后测中给药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对于道德厌恶,给药组和安慰剂组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但后测中给药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表明急性雌二醇给药降低了月经期女性对两类厌恶刺激的主观厌恶强度,但没有改变其内隐态度。研究三采用厌恶强度评分任务,结合fMRI技术,对女性分别处于三个不同周期阶段加工厌恶刺激时进行扫描,以初步探索内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脑机制。结果发现相比于月经期,在卵泡期加工病原体厌恶时前扣带回、右侧眶部额上回、右侧楔叶以及右侧枕上回的激活更小,加工道德厌恶时左侧前扣带、左内侧额上回和左侧眶部额上回的激活更小。与卵泡期相比,在黄体期加工病原体厌恶时左侧额下回的三角区的激活更大,但没有发现这两个阶段加工道德厌恶时激活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综上而言,研究结果表明,雌性激素对病原体厌恶和道德厌恶加工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孕激素对厌恶加工的增强作用,以及雌激素对厌恶加工的减弱作用,产生这种影响可能与前额叶、前扣带回和枕叶等脑区的激活有关。未来研究应在严格控制厌恶刺激强度的基础上,探究雌性激素对不同感觉通道引起的厌恶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动物行为学,采用急性给药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分析雌性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其他文献
毛发检验是我国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也是涉毒案件中毒品检验的重要内容。针对毛发检验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虽然较为丰富,但国内对于涉毒者头发样本中毒品含量等基础性数据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因此,急需开展我国吸毒人员头发中毒品含量的统计分析工作。本文立足公安工作实际,选择国内滥用最严重的甲基苯丙胺、海洛因和氯胺酮三种常见滥用毒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体头发中10种常见毒
学位
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遗传标记对现场生物检材检测分型,从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认定或排除,是法医DNA检验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遇到检材的STR分型与嫌疑人分型不一致或DNA数据库检索无结果时,往往使案件侦查陷入被动。此时,利用在不同人群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大的多态性标记位点,即祖先信息标记进行DNA供者的族群来源推断,可为案件侦查提供方向。常规的法医
学位
环境一旦发生损害便具有不可逆性,其修复不仅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且能否恢复原状未可知,因此事前的预防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然而,对我国的环境理论界和实务界而言,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还存在着不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该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从制度构造和制度运行两个方面出发探求该制度的完善路径。总体而言,本文主要涉及四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
学位
真空金属镀膜(Vacuum Metal Deposition,VMD)是一种灵敏度极高、适用范围很广的指纹显现技术,尤其针对陈旧、潮湿条件下的潜在手印显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大多数报道都是基于VMD技术显现塑料袋、纺织物表面的潜在手印,但是对于金属客体上潜在手印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而金属材质的黄铜弹壳、不锈钢门把手及刀具往往是刑事案件现场的关键物证,此类客体上潜在手印的显现对嫌疑人身份的确认具有
学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中国西藏地方,完成中国大陆的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950年,党中央作出“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决策,决定以在四川的十八军为主力进军西藏,同时从青海、新疆、云南各派一支部队向西藏进兵,以作策应,共同完成解放西藏的历史任务。隶属于云南军区的解放军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即是云南方向的入藏部队。“一二六团”接到进军西藏的任务之后,积极备战。主要包括:第一,思
学位
鞋印检索是刑事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融合分支,也是图像检索的研究方向之一。鞋印检索是指将嫌疑鞋印输入计算机算法中,与样本库中的鞋印图像进行相似度对比,得到与嫌疑鞋印花纹相同的鞋印。目前现场提取到的鞋印图像多为残缺鞋印,且背景干扰严重,使得鞋印检索工作存在困难。针对鞋印检索面临的挑战,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对残缺鞋印特征提取能力不足问题,提出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网络,
学位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是世界上常用的杀虫剂之一,也常被用于自杀事件或投毒杀人案件中。该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化学稳定性差,易于分解,给相关案(事)件的鉴定检测带来了一定困难。有机磷农药的代谢产物是其中毒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对其进行检测是该类案(事)件认定和中毒诊断的关键。因此,本文立足于公安实战,基于沉
学位
纵火案件中,由于火场的高温破坏,大部分物证失去了证据价值,对现场所采集到的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验鉴定是认定放火火灾的重要物证。汽油是纵火案件现场常见助燃剂,其化学成分复杂,不同的石油原料和化学工艺都会影响其成分构成。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灵敏度不够,难以区分质荷比相近的化合物,对样本中的同系物和少量存在的茚满、萘系物等成分的分离效果不佳。需要构建选择性和灵敏度更高的研判模型对汽油进行更具体的分类以确
学位
亚硝酸根和硝酸根以盐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其含量测定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法医毒物分析领域,亚硝酸盐中毒案件频发,而体内外检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为案件定性提供依据。在亚硝酸盐中毒案、事件中,通常使用食品相关检测标准对胃内容物、呕吐物、剩饭剩菜等体外检材中的亚硝酸根与硝酸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却较少对血液等体内检材进行检测。血液是毒物分析的主要检材,由于死后溶血现象普遍存在,往往只能取到全血
学位
医院本是为社会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场所。但近年来医患冲突甚至暴力伤医案件频发,医院内部的安全秩序状况堪忧。北京警方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向医院派驻警力的实践活动:由早期在大型医院内部建立派出所,到后来的医院警务室,再到2020年《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开始实施,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内设立警务室、民警常驻”,标志着医院驻警制度正式形成。本文以北京X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医院驻警制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