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散体力学的翻麦机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麦机是一种麦芽发芽箱内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搅拌疏松麦层,以保持大麦在发芽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通风和均衡的温度。随着啤酒行业对麦芽的需求不断增大,翻麦机也不断向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而以往对翻麦机的设计往往是依靠经验方法,导致其参数设置不合理,这样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机器的性能,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8.7米发芽箱翻麦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值分析与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翻麦机的翻麦机理、工艺参数及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了解大麦颗粒相关物理特性和散体基本力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螺旋搅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理论分析了螺旋叶片作用下麦粒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建立了螺旋搅拌器参数与麦粒运动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后面的模拟仿真提供理论依据。2、介绍了离散单元法及EDEM仿真分析时各项参数的设置过程,建立螺旋搅拌器翻麦的离散元仿真模型。提出以麦粒提升率和混合标准差作为翻麦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探讨了螺旋搅拌器自转速度与螺距对翻麦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本文发芽箱中对翻麦工艺的需求,实现了螺旋搅拌器自转速度与行走速度的有效匹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翻麦过程中麦粒宏观和微观上的运动规律,进一步分析了翻麦机理。3、利用电测应变技术对翻麦机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合理布置螺旋搅拌器和行走大梁上的应变测点位置,并组成测量桥路。经过测量与计算,研究了螺旋搅拌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翻麦阻力和行走大梁上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下文对翻麦机结构力学特性更为详细的数值计算提供试验数据。4、将离散元仿真得到的翻麦阻力与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离散元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散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对螺旋搅拌器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预应力模态分析了搅拌器的振动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行走大梁结构的力学特性,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翻麦机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高效的优化搜索方法对于提升卫星可靠性设计优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卫星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是卫星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缩短研制周期、减少设计冗余、提高整星力、热、电磁
本文针对RBCC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法,对RBCC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能量利用与转化规律开展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引射火箭推进剂混合
通过利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理论,对研究区早侏罗世二浪河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火山岩的岩浆源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研究区早侏罗世二浪河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研究区二浪河组火山岩SiO2含量在51.00%~73.94%之间,为中酸性—酸性火山岩;A1203含量在12.76%~19.40%之间,K20含量在1.01%~6.12之间,Na2O含量在2.46%~5.33%
近年来,随着围产期保健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极早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但与此同时,因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尤其是呼
保罗·奥斯特不仅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诗人、编剧、导演、翻译家、编辑、批评家。多领域的创作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当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会媒体来表达对某个对象的立场。这个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热点事件、一个运动、或者一个政策等。立场通
含重金属或染料污水的治理,近年来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导电高分子聚合物聚苯胺纳米材料具有易制备、环境稳定性和氧化还原性等特性;金属(氢)氧化物如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铁,具有特殊的孔道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且普遍存在环境介质中。由这两类材料制备成的复合材料是去除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或染料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的介孔聚苯胺纳米球(MPNs)为基体,分别制备了 MPNs-MnO2和MPNs-Fe
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气井中常伴有凝析液和地层渗水,会影响天然气的采集效率,因此,需要监测井下的压力和温度,以便采取排水措施,改善天然气的采集效率。论文设计了一种电缆式排水采气测量控制系统,测量井下压力和温度,并通过配电线传送到地面控制系统。论文设计的电缆式排水采气测量控制系统,包括井下测量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给出了基于配电线载波通信的排水采气测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设计了井下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手术、放疗和化学疗法等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存活率方面并未取得重大改善,针对恶性脑胶质瘤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
藏南地区东西向伸展作用使得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南形成了七条南北向的断裂系,其成因机制、起始发育时间、所处位置与正断层的滑动速率记录了青藏高原演化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自东向西第三条为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其最南端日玛那山西侧的卡达正断裂带不仅控制着日玛那山的隆升,也控制着阿润河上游定结古湖的发育演化,驱动了区域水环境变化以及沿线地形地貌的形成。断裂在空间上表现出随走向变化活动性不均一的特征:南段地貌断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