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近远期结局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围产期保健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极早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但与此同时,因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尤其是呼吸中枢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呼吸中枢的组织结构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不完善,神经冲动传出较弱,极易发生呼吸调节障碍而引起呼吸暂停,造成缺氧和酸中毒等,引起不良结局、降低远期生存质量。因此,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如何在救治过程中既能保全患儿生命又能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远期预后至关重要。枸橼酸咖啡因是一种甲基化黄嘌呤衍生物,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促进膈肌收缩等作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最常用药物之一。随着咖啡因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在应用咖啡因治疗呼吸暂停的同时还可以激发相应的肺保护、脑保护作用机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结局,提高远期生存质量。由此可见,正确合理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历40余年变迁,目前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中的实践应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相关用药指南也在不断的完善、修订,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关于咖啡因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的选择等就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通过早期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来探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早产儿近远期结局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研究目的1.探讨早产儿生后枸橼酸咖啡因的应用时机及其与早产儿结局的关系;2.通过随访分析在不同时机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的14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最终139例纳入研究。其中预防治疗组(n=69)生后24小时内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常规治疗组(n=70)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后开始用药,统计两组患儿围产期基本情况及治疗过程、临床结局,并进行分析。存活早产儿纠正胎龄至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纠正胎龄至3月龄及12月龄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CDCC)并记录分析。应用SPSS 22.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胎龄分布、体重分布、受孕及出生方式、生后Apgar评分、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母孕期高危因素等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疗程、呼吸暂停消失时间、1周内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预防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死亡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预防治疗组患儿BP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均较常规组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纠正胎龄至40周预防治疗组的NBNA评分为38.5±1.6分,常规治疗组为35.7±2.2分,预防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随访结果显示,预防治疗组纠正胎龄3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常规治疗组,纠正胎龄至12月时智力及运动发育指数(MDI/PDI)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早期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降低BPD、PDA的发生率;2.早期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神经系统预后。
其他文献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酸沉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此外,流域农业氮肥的大量使用也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在酸沉降和氮肥施用的双重作用下,流域酸化效应对流域水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在对太湖天然水化学变化研究的基础上,以钙、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流域酸沉降和氮肥的酸化作用对流域碳酸盐岩的溶蚀,以及对太湖水体和沉积物Ca、Mg(硬度)的影响。为了揭示流域酸化作用对水体钙镁(硬度
手性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ECH)是一种手性三碳合成子,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化工制造和高端材料等领域。卤醇脱卤酶(Halohydrin dehalogenases,HHDHs,EC 4.5.1.X)可催化前手性1,3-二氯-2-丙醇(1,3-dicholro-2-propanol,1,3-DCP)不对称脱卤制备手性ECH,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该工艺中逆反应的存在导致产物
自我伤害行为是近年来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研究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针对自伤功能的进行测量的量表还比较缺乏。目前,我国对ISAS量表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修订,因此本次研究在中
航空座椅以试验方法表明对规章CCAR 25.562动力要求的符合性,具有经济性差、周期长等缺点,因此,以分析方法辅助或部分替代试验的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经试验验证的航空假人/座椅约束系统动态响应分析模型辨识影响假人、座椅、安全带响应的显著因素,为航空座椅以仿真分析方法符合性验证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首先,基于滑台冲击试验,比较不同冲击载荷下假人、安全带、座椅的动态响应,在水平无偏航16g冲击下,带扣偏
目的:通过60 Coγ射线辐照肺上皮细胞后进行mi 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mi RNA,并探索其可能参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功能;选择一条mi RNA,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索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也与其进行了结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在遥感图像中,对车辆目标的有效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交通调控领域和军事侦察领域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算法,对日间和夜间航拍图像中的车辆目标进行了有效的识
在众多地质灾害中,滑坡是发生频率最高,发生后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经济损失最多的地质灾害之一,所以对于边坡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的坡高坡角、岩石岩性、地震、降雨以及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等。据统计有90%的滑坡是由降雨所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开展降雨入渗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工作。论文以广西平南县寺面镇路塘村边坡作为实际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
高效的优化搜索方法对于提升卫星可靠性设计优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卫星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是卫星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缩短研制周期、减少设计冗余、提高整星力、热、电磁
本文针对RBCC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法,对RBCC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能量利用与转化规律开展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引射火箭推进剂混合
通过利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理论,对研究区早侏罗世二浪河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火山岩的岩浆源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研究区早侏罗世二浪河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研究区二浪河组火山岩SiO2含量在51.00%~73.94%之间,为中酸性—酸性火山岩;A1203含量在12.76%~19.40%之间,K20含量在1.01%~6.12之间,Na2O含量在2.4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