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组化和听觉脑干反应的红耳龟与中华鳖听觉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通讯是动物界最常见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之一。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根据物种与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形成了多样化的听觉系统结构。本论文选取了两种水生龟类——浅水层栖居的红耳龟和底栖生活的中华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听觉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观察和分析,阐明动物神经系统和环境适应进化的联系。  本研究由两部分实验构成。首先,我们以钙结合蛋白为标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展示并比较了两个物种的听觉核团的横切面结构,结果表明了物种间在层状核团(NL)存在关键的结构差异:红耳龟的NL由1~2列不同列分布的双极细胞列阵构成;而中华鳖的NL则呈现出较为无序的零星双极细胞,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细胞阵列。这种差异的成因,可能因为红耳龟需要接受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传递的声音信号,因此保留有典型(空气媒介传声)的NL结构;而中华鳖可能形成了特化(或退化)的NL结构,以适应深水位的底栖环境。  根据免疫组化研究得出的听觉核团结构差异这一结果,我们推测两种龟类的听觉系统在功能表现上也应当存在一定差异,进而设计了以听觉脑干反应(ABR)记录为方法的听觉功能检测研究。ABR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红耳龟和中华鳖在ABR频率响应范围、响应阈值走向等方面表现相似,但红耳龟在听觉灵敏度、信噪比、响应时间、以及非典型ABR特征的电位反应方面要明显优于中华鳖。因此,这一实验可以说明红耳龟在对空气传声的听觉功能上明显强于中华鳖。  综上,结合免疫组化对核团结构的了解以及ABR研究对听觉功能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红耳龟和中华鳖同为淡水生龟类,但由于二者所处的水域和习性不同,它们的听觉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体上看,红耳龟的听觉系统比较完善和灵敏,适用于接受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声音信号,而中华鳖对空气中声音信号的感受灵敏与信噪比低、且不稳定,这也许是对水生底栖生境的一种适应性特化。
其他文献
该文以迷卡斗蟋和黄脸油葫芦成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Spurrs包埋法对其前、中、后足的机械感受器做了连续半薄切片,进行了详细镜检,并应用显微摄影、制图及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
“挑战、规则、交互、反馈”是游戏中重要的元素,小学数学课堂要体现的思维冲突、教学要求、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等目标和这些游戏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处,把这些游戏元素融入小学
该文应用慢性微电极及微量注药管埋植技术、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方法,在大鼠明暗辨别训练时,于每日训练后,①在2月龄大鼠海马齿状回注入2.5mM的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Vera
在造血系统中,造血干细胞负责产生所有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对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调控对维持整个造血系统的发育和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对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
这篇论文,首先重点分析了中国水资源总量、人均、亩占有量;对华北平原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的分布、水质、水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
多逆变器并联技术是分布式发电系统(DGS)的关键技术之一,很多分布式能源(DER)将通过逆变装置并接到交流母线上,为负载提供电能。在各种逆变器并联控制方式中,电压源逆变(VSC)并联方式不仅负责功率输出,同时能够维持母线侧电压幅值、频率的稳定,并具有一定冗余性。因此本文基于无互联通信线下垂算法,提出新的优化控制策略,可实现自动均流、对等控制、满足逆变器在并网及孤岛模式下平滑切换的功能。从以下方面体
荒漠草地面积约占中国北方草地面积的47.4%,其水分、养分循环的稳定维持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在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不仅受有限降水的影响,而且受土壤中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我国制造业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和石油资源枯竭的全球挑战,以节能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国家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电动车也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课题以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为研究对象,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模
分数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自身意义的多层级,其相关教学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那么,突破之路在何方?如何才能促成分数意义的有效理解?本文基于这些问题,
在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等领域,宽范围输入直流变换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因具有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开关管电压应力低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传统控制方法根据输入电压范围选择工作模式,本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通过在线优化选择最优的工作模式,为宽范围输入直流变换器的控制器设计提供一种方案。本文从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