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隐含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及隐含能源传递路径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平稳发展,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全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探索关键影响因素对山西省最终需求和部门传递层上能源强度的作用效应,掌握部门在能源利用上的生态关系,进而识别隐含能源在部门间的关键传递路径,对于促进山西省能源强度降低和节约能源工作施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隐含能源强度和隐含能源消费量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框架测算各最终需求和各部门对研究年份隐含能源强度的变化,并利用结构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各个传递层对总隐含能源强度的贡献大小。在测算出各最终需求和各部门各个传递层上隐含能源强度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分解法研究乘性强度因素、乘性投入产出结构因素和乘性最终需求因素对隐含能源强度变化的作用效应。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部门之间在能源利用上的生态关系和不同能源投入下部门的控制强度,通过计算各类能源的替代系数用以定位不同能源的能源替代效果,并利用结构路径分析法提取出各研究年份下部门之间包含隐含能源最大的关键传递路径,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山西省的出口尤其是国内省外流出拉动隐含能源强度上升的效果最强,其次为投资类目,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三个消费类目对隐含能源强度的贡献最小。(2)最终需求第一、第二传递层的隐含能源强度在所有传递层中对总隐含能源强度贡献最大,乘性强度因素是促进隐含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因素,而乘性投入产出因素对隐含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作用不足,部门间投入产出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3)金属冶炼行业在全部门中控制强度最大,山西省的能源利用网络中部门的竞争较为激烈,电力能源是替代性效果最好的能源,未来应当保证电力的供应安全,促进清洁发电技术创新。(4)化工行业和金属冶炼行业是山西省高能耗中间产品的关键供给部门,石油炼焦行业、建筑业和煤炭开采部门生产活动拉动的隐含能耗较大。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结构分解分析、结构路径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山西省隐含能源强度和隐含能源消费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多个经济环境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研究区域能源指标的综合分析框架。
其他文献
学位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断以数量级单位增长,计算力的突破革新使得数据的获取和存储更加便捷。数据相关技术的提升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了敦实的基础。庞大且复杂的现实数据使得高维统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大放光彩,变量选择作为高维统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大数据应用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贝叶斯变量选择方法即从贝叶斯的角度发展的变量选择方法,该类方法容易基于现实认知结合各种先验知识,可充分利用认识主体对数
在农业、计量经济学、制造业、医学以及道路安全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中,计数数据经常遇到,拟合此类数据常用的分布有泊松分布,二项分布以及负二项分布等。然而在实际中所观测到的数据有时具有很大比例的零,传统的计数分布不再适用。因此学者们将计数分布模型与退化零模型进行联合建模,提出零膨胀回归模型来拟合此类数据。本文则对零膨胀模型在实际建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针对计数数据存在上限的问题,本文提
学位
学位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在政府、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下,专门为身患残疾的儿童及青少年创办的义务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主要是尽量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结合特殊的教材,引导他们接受知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教学难度更大,教学中除了要倡导个别化教育,最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已成为一项复杂性活动,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使创新主体难以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甚至难以生存,创新主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拥有在现有环境下进行持续改进或者设计出新产品的创新能力。因此,双元创新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创新绩效作为创新成果的展示,是从想法产生到研发制作再到投入市场的一系列过程,是衡量创新主体产出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双元创新引起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主体边界逐渐被打破,知识技术资源流动自由度增加,跨区域知识学习与技术转移活动日益增多,深刻嵌入区域间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状关联,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成为区域异质性创新资源,并对区域间知识溢出产生深远影响。各区域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其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中的地位,充分汲取异质性知识技术。因此,有必要将复杂网络科学与区域创新理论相结合,重新解读知识产权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及其对区域创
学位
中国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做到让我国的农业变得更强、乡村变得更美、农民变得富。截至2018年末,乡村常住人口5.64亿人,其中农村面积约为全国总面积的57.59%。中国一直都是个多山区丘陵的国家,国土面积的80%左右都是山区。山西省自然地貌类型中山地、丘陵约占80%。故对山地类型的乡村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