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再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及适用范围最广泛的建筑基础材料,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但是废弃混凝土自身存在缺陷导致利用范围受限,废弃混凝土研究和改善就是关键一步。我国疆土辽阔,北方地区建筑常年受到寒流的侵害,人们开始关注混凝土在冷热交替下变形性能的变化。本文将再生骨料掺量50%设为定值,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掺量为研究主要因素,聚丙烯掺量为质量分数的0kg/m~3、0.6kg/m~3、0.9kg/m~3、1.2kg/m~3、1.5kg/m~3、1.8kg/m~3;钢纤维掺量为体积分数的0%、1.2%、2%、2.8%、3.6%。为了解决再生混凝土内部损伤导致变形性能差,本文通过试验掺入纤维提高密实度说明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变形性能更优。分别制作(150mm×150mm×150mm)试块和(80 mm×160 mm×900mm)纤维再生混凝土试验梁,分析0、25、50、75、100、150次快速冻融循环下试块的质量、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及试验梁的挠度、开裂弯矩、屈服弯矩的变化规律及冻融损伤变量。为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变形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未冻融循环下,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及钢纤维掺量下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质量、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更优,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强度更高。计算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验梁挠度、开裂弯矩、屈服弯矩的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数值接近,开裂弯矩与屈服弯矩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大15%左右。(2)在快速冻融循环150次下,再生混凝土质量损失率超过5%,超出规范要求,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最大质量损失率为1.21%,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最大质量损失率为3.42%,满足规范要求;再生混凝土及纤维再生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均满足规范中“试块的相对动弹模达到60%”;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大于钢和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试块;再生混凝土试验梁开裂弯矩损失率为79.5%,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开裂弯矩损失率最大值为81%和81.4%,均满足规范中“开裂弯矩不得低于未冻融时的75%”;再生混凝土和纤维再生混凝土相对屈服弯矩损失率也均满足规范要求。(3)基于对纤维再生混凝土试验值,确定以Aas-Jakobeen损伤模型为基础,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得出材料自身参数以及线性回归计算出影响的因素A、B、C,并得出相应的材料参数趋势图。建立纤维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理论研究与试验结论相符,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冻融损伤分析。
其他文献
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简称 MYB)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
近些年来,建筑物因意外事件而发生的连续倒塌事故逐渐增多,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直接圆弧扩翼式节点通过发挥其悬链线效应来提高结构抗连续倒塌
低碳烯烃(乙烯和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阶段我国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方法是石脑油裂解。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制取低碳烯烃的传统石油路线在原料上将受到很大限制。而从煤
灰鹤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全球种群数量庞大,处于增长趋势,受关注度不高。本文为了累积灰鹤迁徙期生态学信息,为后续灰鹤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于2018~2019年迁徙期采用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勘探程度较低。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组分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拟细概型尤其是克莱因概型的舒尔和可分性,主要结论有:·若拟细概型X=(Ω,S)只有一个正交关系且该关系为细关系,则该拟细概型的任何单点扩张Xα是1-正则的当且仅当S1作为群在S2上的右乘作用可迁;此时|S1|=|S1/2|.·设T={u,v,w)= 是拟细概型X=(Ω,S)的一个非良三角,那么存在关系a∈u*w和b∈w*v 使得|ab∩u*v|=1.·给定一个拟细概型X=(Ω,
过渡金属化合物因为具有较强关联作用的d电子,从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例如磁性,超导电性和自旋/电荷密度波等有序基态。这些有序态常常共存或者相互竞争,成为凝聚态物
水泥基材料的可持续化和多功能化是现代基础建设发展对其提出的新的要求。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微米级的碳酸钙晶须(calcium carbonate whisker,CW)和粉煤灰(fly ash,FA)部分替代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快速发展的交通在给居民及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环保问题。例如,交通振动会引起地表路面变形、周边
活性物质系统能够在非平衡条件下从外部获得能量从而主动地运动,随机波动和自驱动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进入一个远离平衡的状态,所以它们的行为只能在非平衡统计物理的框架内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