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对11种芋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6种芋属植物的微形态学和花叶芋的花器官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11种芋属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由于这些形态性状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可塑性,因而用这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很少开花的芋属植物时,有时是困难的。
2.6种芋属植物叶表面的电镜扫描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片表面纹饰、表皮细胞的附属特征、气孔特征、保卫细胞两极是否“T”型加厚等方面。6种芋属植物叶片的电镜扫描特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芋属的系统学资料,这些资料无论是对该属的分类,还是探讨其系统地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对芋属ITS序列的分析,得到如下分析结果:芋属植物ITS区序列长度为688~747bp,其中278个变异位点,所占比例为35.19﹪,信息位点达136个,占整个ITS序列的17.22﹪,表明应用进化速率较快、有着丰富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的ITS序列来探讨芋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可行的。外类群海芋与内类群芋属植物的G+C含量相差不到1﹪,说明海芋属和芋属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类群,选择海芋作为芋属植物的外类群是合适的。
4.花叶芋的花原基在花序轴上螺旋状向顶发生,分区分化,上部的突起发育为雄花原基,下部的突起发育成雌花原基。雄蕊初生原基3~4枚,轮状同时发生,初生原基二裂形成6或8枚次生雄蕊原基,部分次生雄蕊原基融合,最终发育形成6~8枚雄蕊;花药的分化先于花丝;雄蕊合生成雄蕊柱。心皮原基3~4枚,呈一轮同时发生,为合生心皮。缢缩部位的花原基为停滞发育的雄花。花叶芋的花器官发生研究,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该种花器官发生的动态过程及与天南星科其它种(特别是雌雄花序间具两性花的物种)的差异,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被子植物花部结构多样性的认识。
5.发现芋属1新种,新种被命名为云南芋。其鉴定特征为叶片终生具5~9对紫色大斑块,中性花序具白毛,无附属器等,与其它芋属植物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