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不仅提出对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而且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强调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特别提到节能减排,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探索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的道路上,结构轻量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现结构轻量化的过程中,轻量金属的连接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已经对新型板材连接技术展开研究,包括本文的研究核心:压印连接技术。之前对于压印连接技术的研究侧重于压印接头的力学性能和不同材料的压印接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但对于压印接头在失效过程中的规律和失效模式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的试验对象为压印接头,通过大批量的试验对压印接头的失效模式和其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根据传统失效模式的定义,探究发现压印接头产生不同失效模式的根本原因是上板颈部强度与内锁强度两种结构强度之间的博弈。本文从传统失效模式中区分出混合失效并发现其优越性;2)其次,根据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在试验中的经验,在论文中提出压印接头变化的数值变量并将其命名为压印结构系数s,s是由颈部厚度tN和镶嵌量tU相除得到的;3)在镀锌钢同种接头拉伸-剪切试验结果中,根据结构系数s的变化可预测压印接头的失效模式。当s的值小于0.50时,所有接头的失效模式均为上板颈部断裂失效模式;当s的值在2.35到7.00变化时出现的失效模式几乎为混合失效当s的值从8.60趋向于∞时,接头的失效模式逐渐由混合失效向上板拉脱失效变化;出现颈部断裂失效接头个数随s的值呈线性下降的趋势,出现混合失效接头个数随s的值呈近似抛物线的趋势,出现拉脱失效接头个数随s的值呈线性上升的趋势。当s的值为4.40时,此时压印接头的承载能力是最高的,当s的值为5.70时,此时压印接头的能量吸收值是最高的;同时8组试验组的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值随着s值增大呈现抛物线状变化;4)在得到镀锌钢同种压印接头失效过程中有关s值的规律后利用验证组试件,对所得的规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所得规律在同质压印接头的DP590-DP590和SPCC-SPCC接头得到验证,但对于异质接头TA1-1420接头规律明显不适用;5)在动态疲劳试验中,选取了混合失效失效模式和上板颈部断裂失效模式的压印接头。发现结构系数s和压印接头动态疲劳性能两者存在线性关系,即随着压印结构系数s的增大压印接头动态疲劳性能逐渐下降,在s=0.5时可取得最佳疲劳强度的镀锌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