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前期利用当地栽培品种大白眉为母本,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草甸上原生的野生大豆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杂交后代经30余年的逐年选育,形成多个形态各异、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株系。又经严格评价筛选,扩繁成多个稳定品系。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大豆优良的种质资源、创新多样性种质、选择性培育草用或粮草兼用杂交后代新品种,有必要对这些品系做进一步的评价和鉴定。试验于2012-2016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育种基地进行,以46个性状稳定的杂交后代品系为研究对象,开展农艺性状观测和遗传关系鉴定。各品系均在每年5月上旬播种,种植行距60cm,株距30cm,其中株系ZS和S002在2014-2016年采用株距为10cm、20cm、30cm的3种种植办法。本试验首先利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各杂交后代的杂种真实性,再针对其变异来源和遗传关系利用分子遗传学及形态学等进行具体研究,筛选出优秀的目标品系,并对其生产力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1)在利用SRAP标记方法鉴定各杂交后代真实性时,从23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5对扩增效果较好的的引物组合,再利用2个亲本对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10对能扩增出父本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对46个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其中有2个后代未扩增出父本特征带,被鉴定为假杂种。(2)用15对引物组合对各品系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76.37%。所有供试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53~0.97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1。聚类分析结果将44份供试材料分为7类。(3)对部分籽实产量高的品系的农艺性状经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3.611%,其中三粒荚数、一级分枝、茎杆重、有效分枝等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籽实产量的依据;品系S002、3-2-2、C6、18-2、8-1-2评分较高,可进行新品种申报。(4)对部分饲草产量高的品系的农艺性状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751%,该5个主成分所包含的10个性状对饲草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5)S002与青贮玉米混播可以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二者混贮发酵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其中以玉米:S002混合比例为7:3且晾晒18h时青贮表现最好。ZS品系分枝数少,脂肪含量高,且生育天数短,适合在高纬度地区种植,在种植间距为20cm和1Ocmm时产量较株距30cm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