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基因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ong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制约我国玉米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抗旱育种是提高品种的抗旱性、减少干旱带来损失的有效途径。抗旱性的常规改良比较困难,利用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提高玉米抗旱育种效率。玉米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鉴定与评价,对筛选创新抗旱的玉米基因和种质、培育抗旱节水的玉米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及转基因材料为基础,通过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如-F:1、以10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不同玉米双亲杂交组合对其F1代抗旱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杂交后代的抗旱性取决于父母本双亲的抗旱性,母本的抗旱性贡献略大于父本;正反交F1代抗旱性之和基本等于双亲抗旱性之和。2、对61份转基因玉米材料进行大田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正常灌水条件下株体适当、产量较高,而在受旱后株高下降少、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ASI)小的转基因玉米材料通常有较强的抗旱性;无论受旱与否,玉米的穗粗和轴粗、穗重和粒重、百粒体积和百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3、在150、225、300、375、450和600mm(CK)梯度灌水胁迫处理条件下,通过对8个转LOS5玉米株系及其受体郑58的大田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8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产量在225-450mm灌水范围内均显著高于受体郑58,LOS5转入受体郑58后,对维持受旱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灌浆后期叶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但抗旱性提高程度在不同转化株系间有显著差异,正常灌水量一半的胁迫强度能最大化玉米抗旱性差异,有利于鉴定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材料。4、在作物产量和水分的数量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一个简单模型。该模型可拟合产量和累计灌水量间的S曲线或饱和曲线关系。模型中三个参数均有特定的生物学含义:产量生产能力(Ym)、半产需水量(Wh)和水分敏感系数K。利用5个模型和2个梯度灌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对比,计算值与试验结果高度拟合。本模型可用于分析玉米的阶段水分利用率和抗旱性。5、对24个转基因玉米材料及受体连续4年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处理。利用产量和累计灌水量关系模型对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之间进行拟合,效果良好。通过拟合和解析,24个转基因玉米材料的半产需水量均少于相应的受体,较受体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模型深度解析了不同的基因转入受体后发挥作用的大小和时期,可有效应用于玉米阶段抗旱性的精准鉴定评价中。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对土壤预分离细颗粒的适合粒径、硫酸亚铁、硫酸铝、PAC和CaO对含细颗粒悬液的絮凝沉淀效果、细颗粒分离前后HCl淋洗对重金属(Cd、Pb、Zn、Cu)的去除效果、以及土
通过对岩心、薄片的观察,结合X衍射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手段,对营尔凹陷下沟组(K1x)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K1x经历了3个成岩阶
采用传统平板分离纯化方法,从腐败终点的即食小龙虾中分离出全部腐败菌,通过初步的形态观察、细胞染色和显微镜镜检对其进行分类。再将其分别接种到无菌龙虾肉中,测定各种菌
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脑炎患者脑电图(EEG)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6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免疫调节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后
淮北双龙矿业公司1960年投产,现主要生产采区均集中在二水平。原基本控制网因巷道变形等原因已无法正常使用。为满足生产要求,对井下的基本控制网进行了技术改造,精度满足生产和《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
文中利用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与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建立了一个面向区域和专题研究的典型光谱数据库,可方便地进行数据浏览、查询、维护操作,并实现了基于图形界面的光谱数据库分析,包括波谱曲线信息查询、多条光谱曲线对比分析、光谱相似性度量、光谱特征提取等,为遥感数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