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金融创新工具,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融资租赁具有产业关系的融合性、权利结构的特殊性、产业链条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周期的敏感性等经济特征,其独特的作用和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作为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产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产业经济贡献度不断增加、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链条缺失以及运营环境不完善等特点,并逐渐形成了以天津、上海两座现实高地为代表的"津"、"沪"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模式。二者在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产业运营环境等方面大致相同,但是在区域支撑、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津"模式是指企业结构以金融系租赁企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大型交通机械设备为主,具有良好的资金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融资优势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模式;"沪"模式是指企业结构以外资系租赁企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小而精"为特点,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经验优势和人才优势,灵活性较强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模式。两种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模式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但是都在各自区域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影响因素的传导机制可以初步判断,政策和区域协同发展是影响区域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定性因素,金融业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以及投资强度是影响区域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定量因素。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形成"津"、"沪"两种不同的融资租赁发展模式的根源。通过进一步的定量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可能的定量影响因素都对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背景都不一样,这些影响因素对各地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全国各地在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天津、上海的成功经验,同时更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从整体上来看,可以通过夯实金融基础,明确发展路径;提高市场化程度,丰富所有制构成;深化投资强度,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支撑,促进协同发展;加快制度创新,优化运营环境等措施来提高我国融资租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