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果酒发酵过程褐变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甘蔗汁发酵生产甘蔗果酒,在加工和储藏期间容易出现褐变的现象。本文主要对甘蔗果酒发酵过程的褐变机理及其控制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果酒褐变主要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目前果酒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酶褐变。引起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有多元酚氧化缩合反应、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甘蔗汁中含有大量的多酚、还原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极易发生非酶褐变,使果酒呈棕色甚至深褐色,影响酒的品质。(2)针对甘蔗果酒褐变,利用不同温度热处理和漆酶处理新鲜甘蔗汁。试验结果为:利用不同温度加热处理甘蔗汁,在温度100℃,处理20min热处理条件下,甘蔗果酒在储藏期间褐变度增长最为缓慢,储藏75 d后,甘蔗果酒的褐变度OD420为0.563,比未进行处理的褐变度降低了 0.103;利用漆酶处理新鲜蔗汁,在漆酶最佳添加量为0.2%(w/v),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2.5 h的处理条件下,甘蔗果酒在储藏75 d后,褐变度为0.584,比未进行处理的甘蔗果酒褐变度降低了 0.082。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生产,由于漆酶处理成本高、时间长等因素,因此在新鲜甘蔗汁发酵前处理,认为热处理比较理想。(3)为去除导致发酵产品甘蔗果酒浑浊和褐变的物质,本研究利用单一澄清剂和复合澄清剂对甘蔗果酒发酵后澄清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以透光率和降酚效果作为考察指标,其中,壳聚糖-PVPP澄清效果较好,透光率最高可达到89.77%,总多酚含量降低到442 mg/L。(4)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果酒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或储藏时间的延长,甘蔗果酒褐变度逐渐增加;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总多酚降低量、总糖降低量及5-羟甲基糠醛(5-HMF)增加量与甘蔗果酒褐变度的增加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20℃储藏条件下,对影响甘蔗果酒褐变的致褐变因子进行通径分析,通过试验表明:5-HMF是决定甘蔗果酒储藏期间褐变的第一决定因子,总多酚与5-HMF交互作用是影响甘蔗果酒储藏期间褐变的第二决定因子,5-HMF和总糖交互作用是影响甘蔗果酒储藏期间褐变的第三决定因子。(5)通过初步研究不同褐变抑制剂对甘蔗果酒储藏期间的褐变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对甘蔗果酒储藏期间的褐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柠檬酸的添加量达到0.8 g/L时,对甘蔗果酒褐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0.2 g/L抗坏血酸不适合用于抑制甘蔗果酒储藏期间褐变,0.2 g/L半胱氨酸对甘蔗果酒储藏期间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研究黄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因素,对不同含水量的重塑黄土进行了不同剪切速率的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及剪切速率对黄土的抗剪强度及抗剪强度参数有重要影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稳健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11级)在课余时间参与器械健身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课余参加器械健身锻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提高利率将会使得物价下降,但是近年来利率政策的实际运用效果却与这一理论背道而驰。成本渠道理论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目前我国对于成本渠道的
产业转移正在重塑中国的产业地理格局,同时也推动了环境污染的扩散和转移。作者基于污染转移量的估计方法探讨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利用2003年~2009年全国两位数工业的二氧化
对常用的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两种还款方式,给出了每月供、总的利息支付公式,并比较了两种还款法的各自优劣。
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理化性能 ,分析了中国纳米碳酸钙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同时对纳米碳酸钙的应用做了概述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善情况,以探讨杏灵分散片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8例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对现有无线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速率要求和容量要求。传统的蜂窝网络正在逐步从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