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规律与位置区域图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是直肠癌唯一可以获得根治的方法。直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手术方式与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依据;肿瘤细胞在区域淋巴结中转移也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低位直肠癌中,原发肿瘤的位置已不再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唯一主要因素,而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整个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根据临床病理参数,研究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探索淋巴结分布与转移的规律与多发部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规律与多发区域进行研究,目的是:(1)回顾性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通过对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的病理学研究,探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与转移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转移风险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3)利用大组织连续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对Miles术直肠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检测淋巴结的数目、位置及转移情况,探讨低位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规律与多发区域,为正确判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手术切除范围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 方法: 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对673例直肠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潜在规律,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2、收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癌标本31例,检取系膜内淋巴结后以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析直肠癌淋巴结大小、数目及分布与转移的关系。 3、利用大组织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23例Miles术直肠标本,研究肿瘤的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数目、位置、转移等情况,探寻淋巴结分布与转移的规律与位置区域。 结果: (一)、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52%,直肠癌各影响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 (二)、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病理学研究结果 1、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31例直肠癌标本共检获淋巴结548枚,平均每例17.1±2.2(3-34)枚。HE染色22例病人114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每例转移(5.2±3.1)枚。 2、淋巴结的大小与转移548枚淋巴结平均直径4.1±1.8mm。直径≤2mm淋巴结92枚(16.8%),转移7枚;直径≥5mm淋巴结182枚(33.2%),转移62枚(40.5%);直径2-5mm淋巴结274枚(50.0%),转移84枚(54.9%)。 (三)、连续大组织切片及组织芯片技术检测Miles术标本 1、直肠系膜内淋巴结:23例标本共计检获直肠系膜内淋巴结415枚,平均每例17±4.5枚(2-38枚)。组织芯片IHC分析检获59枚,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 2、水平面上,转移淋巴结位于直肠系膜的外带、中带、内带分别为29.0%(49/169)、31.3%(53/169)、39.7%(67/169)。 3、在直肠系膜的不同分区中,转移淋巴结位于直肠系膜前后左右四个区分别是为17.2%(29/169)、29.0%(49/169)、25.4%(43/169)、28.4%(48/169)。 4、坐骨直肠窝淋巴结:23例标本共计检获坐骨直肠窝淋巴结36枚,转移淋巴结5枚。2例标本为坐骨直肠窝淋巴结癌转移。 结论: 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相关,浸润深度是影响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2.直肠癌大部分淋巴结直径小于5mm,术中依靠淋巴结大小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缺乏科学性。 3.直肠癌常发生淋巴结微转移,微转移可能是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4.近四分之一的癌转移及微转移位于直肠系膜的外带,再次证实完整全直肠系膜切除的重要意义。 5.17.2%转移及微转移淋巴结位于直肠系膜前区,否定了该区域被认为是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观点。 6.低位直肠癌较少向肿瘤远端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不应作为所有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标准。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胎儿骶骨(Sacrum of Fetus)是由5块骶椎(S1~5)利用相邻椎体的椎间盘及纤维软骨连接成一向前凹后凸的三角形特殊区域。而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骶骨椎体、椎弓根、
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但研究表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