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针灸治疗仪的研究与开发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检测到脑电活动以来,人们便开始探讨利用控制脑电的方法治疗神经性疾病,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便是这些研究之一。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用于解除生理和心理不适的方法,它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并以某种方式显示出来,以训练受试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脑电波模式,达到解除生理和心理不适的目的。基于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本研究根据控制论的反馈原理,运用小波变换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EEG采集系统、EEG处理系统、电针反馈脉冲刺激系统构造一个脑电生物反馈系统。治疗时,通过该系统把浅、深睡时的脑电信号δ波和θ波的各种组合(按照人类睡眠规律进行组合)转换成电脉冲刺激失眠病人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本论文的最终目标是研制一台基于脑电生物反馈原理和针灸治疗原理的失眠治疗仪器,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EEG采集系统、EEG处理系统、电针反馈脉冲刺激系统。1.EEG采集系统:主要实现对微弱的脑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利用ADS1258高速多通道24位AD转换器进行脑电数据采集,配合使用SPI和I2C串口方式传输数据,用9个电极实现了8导联脑电信号的同步采集和传输。2.EEG处理系统:脑电信号经EEG采集系统采集后,经过预处理将放大的脑电信号通过24位ADS1258采样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DSP芯片。DSP芯片采用TMS320VC5509A,是整个治疗仪的核心,它接收EEG采集系统送来的数字信号,利用小波变换算法提取与睡眠相关的脑电特征——δ波和θ波。3.电针反馈脉冲刺激系统:在提取脑电特征后,通过TLV5616数模转换芯片,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经过采样电路,输出经δ波和θ波调制的医用脉冲送到电针,内容包括脉冲频率、幅值可调及相应的声光报警等安全保障措施。实验表明该治疗仪可以提取高质量的睡眠脑电信号——δ波和θ波,满足相关的医疗实验及安全保障,并且整个治疗仪硬件电路简洁、功耗低、可靠性高。另外,整个系统的体积非常小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功能,完全可以实现便携式要求,病人可以方便的在家进行自我检测和治疗,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面具有很好使用的价值和广泛的运用前景。
其他文献
算法作曲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为歌词配主旋律是其中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分支。   本文把为歌词配主旋律看作是类似机器学习的一项任务,通
目前,电力远程监控SCADA系统中,主要完成遥控、遥信、遥调、遥测的数据传输。随着监控技术的应用深入,视频信息对配电信息的综合判断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变配电站出现故障的时候,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TCP/IP为基础的互联网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人类活动开始步入了网络时代。从Internet到WWW,从大型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社会
切换区间系统是一类系统矩阵为区间矩阵的切换系统,它既具有区间系统的参数不确定特性,又具有切换系统的特性,比一般的切换系统更具复杂性。另一方面,在许多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大量
在自然界,有许多生物,根据空气中的化学信息或者说气味来寻找配偶、发现猎物、搜寻食物、躲避天敌等。此外,由于全球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频频受到有害、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的侵
机器翻译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到另外一种自然语言的翻译。它属于计算语言学的范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器翻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基于统计
无人机正逐渐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成本低、功耗低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微小型无人机的结构特点,其在空中飞行时,飞行稳定性很
随着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技术也逐渐数字化和网络化。网络摄像机便是视频监控设备数字化与网络化的产物,它是将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变成数字视频信号,并且借助现有
立体匹配是立体视觉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该技术通过寻找匹配点来获取距离信息,为实现三维立体再现提供依据;但同时也是最难彻底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匹配精度和匹配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