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及意义: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属于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皮肤、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宫颈癌作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生殖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阴道内菌群结构变化与宫颈局部的环境以及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课题旨在通过益生菌调节阴道微生态,促进HPV转阴,探讨宫颈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通过调节阴道微生态来预防HPV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7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HPV检测及阴道微生态评估的患者,选取高危型HPV感染,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共120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及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疾病、检查结果等。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甲硝唑片(华中药业,规格:0.2g/片,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1周为一个疗程)+乳酸菌阴道胶囊(西安正浩生物制药,规格:250mg/粒,600万活乳酸菌,清洗外阴后阴道给药,每日1粒,月经干净后使用药物,连用10天,应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甲硝唑片(华中药业,规格:0.2g/片,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1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3~7天复查,若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检查阴性则停止甲硝唑。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需避孕。两组患者均于第3及第6个月月经干净后来院检查,复查各指标,统计HPV转阴情况(具有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指征及阴道镜、病理检查指征时则应行相应检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 结果:1.共纳入患者120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一般情况统计显示,HPV感染率的高低与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等多种因素相关; 2.本地区高危型HPV感染最为常见的亚型为HPV16与58; 3.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有促进高危HPV转阴的作用,研究组联合乳酸杆菌稳定阴道微生态后,HPV转阴速度及同一随访时间段转阴率均明显提高,且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高危型HPV感染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促进HPV转阴,通过联合乳酸杆菌调节菌群平衡,稳定阴道内环境后,高危型HPV的清除率及清除速度均明显提高。临床上可通过调节阴道微生态以促进宫颈HPV清除,从源头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