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不同时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表达水平,探讨突触可塑性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制作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证实制模成功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于7d、21d、35d、49d龄时取大脑视皮层17区:(1)制作电镜标本观察两组动物在不同时期突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由视皮层Ⅰ层至Ⅵ层连续摄取3,000倍照片,进行突触数量的计数;随机摄取30,000倍照片对突触间隙的宽度、突触后膜致密物的厚度、突触后膜的弦长和弧长以Image Proplus 6.0分析软件测量。实验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2)制作视皮层17区冰冻组织切片,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PA的表达。结果:(1)PVEP检测结果: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大鼠的剥夺眼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眼相比,其PVEP的P波潜时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21d龄时,两组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的数量和各项结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35d、49d龄时,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17区突触数量明显减少,且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增厚、界面曲率减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P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7d龄时tPA的免疫荧光呈阴性,其他三组均呈阳性,且主要分布在视皮层Ⅱ—Ⅲ层;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大鼠21d、35d和49d龄时,tPA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均比同龄段正常组大鼠要高,且以21d龄时最高,以后增高程度逐渐减弱,至49d龄时仅于视皮层Ⅱ—Ⅲ层有轻微表达。结论:(1)弱视导致视皮层17区突触的数量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降低了突触的传递效能,从而影响神经信息传递。(2)tPA参与眼优势柱的重塑。能否将tPA用于弱视的药物治疗、恢复视皮层的可塑性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综述了食品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国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期为食品安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现代社会,考古是走进历史验证历史的一个很好手段,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得以验证。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汉代,人们也存在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尤其是对于一些地位显
<正>城乡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旨在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和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
早期原始艺术诗、乐、舞三者混合在一起,文字的出现后诗乐才逐步分离。笔者基于《文心雕龙》中《明诗》和《乐府》的诗歌观,从古代诗的流变史和歌的发展史的交集——音乐角度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人们将更多的审美情感寄于汽车,汽车除了要具备工程上的要求,更要在外形上体现出美感。作为美学与工程结合的汽车造型设计越来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对外汉语初级短期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论述了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及实施过程,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调
目前,“汉语热”席卷全球,商务汉语学习者正逐年增加,其教学要求也在慢慢提高。词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目标实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商务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多媒体和网络等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不仅依赖于单一的文字模式,在很多的交际情境下,人们运用图像、颜色、音频、视频等其他符号系统
1916年-1933年之间的标点符号改革,是白话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往学者的研究大都是把它作为白话文运动的一部分寥寥数笔代过,或者是大多集中在对标点符号本身的演变的
伴随着国际上“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国内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也方兴未艾。而在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力单位孔子学院及各中小学课堂中,师资匮乏成为了当务之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