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博弈与监管: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三大潮流是自由化、国际化和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证券化的标志,尤其受到各界的关注。资产证券化通过强化证券市场的一体联动效用,促进了金融市场中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但随着证券化的不断深入和衍生工具的大量开发和应用,过度的证券化使得市场信用链条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被过度放大,在市场网络联动效应的影响下,使得金融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不断放大。一旦遭遇风险,整体市场的信用也将全部崩溃,这也是次贷危机的根源所在。随着2009年证券化在主要海外金融市场的重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工作也逐渐展开。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发展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目前大多数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办法还处于制定或试行阶段,如要全面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深入开展,就需要加强立法研究和立法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有效防范资产证券化新旧风险,特别是信息不对称风险。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即第一章,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等;第二部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部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监管制度的构架,包括第五章和结论。首先,研究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奠定本文研究基调。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其融资的基础是资产信用而非主体信用,该资产信用脱离主体信用拥有独立资格。同时,资产证券化具有监管资本套利功能,是一种法律规避行为。虽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但资产证券化内在的监管资本套利功能使得其成为一种规避法律的有效工具,也诱发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产生,表现为市场中不同法律主体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利用规范分析法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一般法律规制前提下,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着重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中贷款发放、资产出售、信用增级、证券发行与承销等不同环节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一,贷款发放环节,发起人与原始债务人在放贷中的“逆向选择”导致被证券化的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其二,SPV在资产出售时逆向选择导致发起人倾向于出售质量更差的资产。其三,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证券发行、服务及管理时通常会利用投资者缺乏对证券化产品复杂性的认识而作出损害投资者的行为,即道德风险。可见,信息不对称现象贯穿于资产证券化的整个过程。再者,利用博弈方法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为主线,在不完全信息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发起人与SPV、发起人与投资者、发起人与评级机构以及发起人与监管部门等法律肢体之间的博弈过程,探讨不同法律主体在资产证券化中是如何进行行动选择的,验证上述规范分析。最后,构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息监管制度体系框架。从信息监管的新视角重新审视2007年次贷危机,可以发现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根源在于金融信息披露的失范与金融监管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证券化及再证券化过程中设计重组手段的高度专业性及复杂性使得证券化信用链条中不同法律主体间信息传递渠道受阻,信息无法顺畅准确地在其之间流通;二是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高度复杂性造成了投资者信息障碍,其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只能过度依赖评级机构,进而给予评级机构极大的操纵信息的机会和空间;三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衍生工具管制的放松,使得资产证券化证券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风险进一步放大。金融市场的本质是由各种经济信息构成的市场,高质量的信息是市场的生命线。因而有效的信息监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优选择,也是我国实现资产证券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美国、英国与日本在金融信息监管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信息监管体系的构建具体可从以下思路出发:一是建立证券化信息共享机制,创建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建立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全程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加强与国际监管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其他文献
<正>误区一:企业培训主体的非专业化企业培训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培训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的业务性质十分相似。然而,我国企业无论大小,其培训教师大都缺乏
对美、德、日等国本科高职发展状况的系统考察发现:发达国家本科高职有升格、新建、衍生等创建模式及独立、混合、合作等办学形式;本科高职的产生是教育系统内外部多因素合力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此大环境下怎样管理自己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自身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中建五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具体实践,分析国有大型建筑
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后,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制造市场已成为世界制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制造企业竞争激烈的同时,国际制造业带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如此挑
通过对现有的两种紧固方式(螺栓螺母紧固方式和螺钉壳体紧固方式)进行分析,找出其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螺钉异形螺母紧固方式。该紧固方式通过异形螺母和螺钉的
本文从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在校园企业中的研究着手,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超市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企业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管理者旨在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寻求城市快速发展的道路,提升城市品质。但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偏离了正轨,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没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国际上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手段,提倡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大前提下,对国有企业经营转型
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概念的介绍,对其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于阻针对这些问题,试着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加深对新环境下企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