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进 SD大鼠羊水栓塞建模方法,鉴定模型是否成功。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入血后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孕鼠羊水栓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法医学工作和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40只健康SD孕鼠,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n=10)、羊水原液组(AF组,n=10)、羊水胎粪液组(MAF组,n=10)、同型半胱氨酸组(Hcy组,n=10),建立大鼠羊水栓塞模型。 2. NS组、AF组、MAF组右肺组织进行 HE染色、APM特殊染色和CK1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 3.四组均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正常血清、羊水和羊水胎粪液中Hcy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肺 NF-κB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左肺 NF-κB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羊水、胎粪液中MIP-1α浓度。 结果: 1. NS组、AF组、Hcy组大鼠无死亡,MAF组有1例死亡。 2.临床表现: AF组大鼠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变浅,心律先加快后减慢,穿刺后止血时间为4 min~7min,观察期间出现抽搐、小便失禁等症状;MAF组类似症状出现的时间早且加重,有明显凝血功能异常表现,穿刺后止血时间为12 min~20min,其中一只大鼠在观察35min后突发死亡;NS组注入生理盐水后出现短暂性心率加快,后逐渐恢复,穿刺后止血时间为0.5min~2min。 3. HE染色:AF组与MAF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宽,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表现,伴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肺血管内可见到染成淡粉色的不定形物质及淡蓝色丝状物,NS组未见。 4. APM染色:AF组与MAF组肺血管中的不定形物质(羊水粘液)被染成亮蓝色,丝状物质(角化上皮)染成桃红色,NS组未见。 5. IHC检测CK16:AF组与MAF组肺血管中可见染成棕黄色的丝状角化上皮,NS组未见。 6.循环酶法检测Hcy浓度:实验前血清(9.723±1.892),羊水(11.373±1.462)、羊水胎粪液(27.857±10.044)。羊水中 Hcy浓度较实验前血清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羊水胎粪液与实验前血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羊水胎粪液与羊水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7. IHC检测 NF-κB:NS组肺血管、支气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胞浆内有少量阳性表达;AF组、MAF组及Hcy组表达量依次增高,且颜色更深。各组平均光密度值为:NS组(0.139±0.001),AF组(0.163±0.020)、MAF组(0.237±0.035),Hcy组(0.279±0.024),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8. WB检测NF-κB浓度:NS组、AF组、MAF组、Hcy组条带颜色依次加深,其灰度值 NS组(0.05±0.39)、AF组(0.20±0.11)、MAF组(0.44±0.19)、Hcy组(0.74±0.21),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9. ELISA检测MIP-1α水平:NS组实验前MIP-1α浓度与实验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F组、MAF组、Hcy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羊水与实验前血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羊水胎粪液与羊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羊水胎粪液与实验前血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联合HE、APM染色和CK16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羊水栓塞模型建立成功。 2.羊水与胎粪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同型半胱氨酸。 3.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与NF-κB激活,MIP-1α蛋白表达相关。 4.同型半胱氨酸在羊水栓塞中发挥了重要的促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