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2016年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但出现了粮食主产区“高产量、高仓储、高价格”以及主销地“高进口”的新常态问题,2016年我国玉米取消了临储政策,主产区粮食收储成为保障质量、提升粮食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收储供应链模式选择和推进成为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收储供应链模式选择机理成为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选择玉米收储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选择和推进问题,对于实现种植户增收和保证粮食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该问题,首先,根据2017年国家粮食局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要点》的要求和供应链协调的本质,提出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收储企业的“上门收购+仓库储存”玉米收储方式和收储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主体的良好关系协调。通过访谈法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假设1,良好的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选择不够普遍”,“假设2,收储企业的企业属性和与上下游主体的关系影响其对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选择”。其次,通过实地问卷调研验证了假设1成立,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Logit模型,得出:(1)影响黑龙江省玉米收储企业收储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销售方式”等六个因素,验证了假设2的成立;(2)得出收储企业选择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机理,一是选择“上门收购”和“仓库储存”的机理,主要包括,收储企业建立仓库的方式占用资金越少,对下游玉米消费企业信誉评价越好,收储企业越偏向于选择“上门收购”的方式;收储企业的烘干能力越大、玉米销售越多样化、下游玉米消费企业对约定或合约的履行情况越好,收储企业越偏向于选择“仓库储存”的方式;二是与玉米供应链上下游主体关系协调的机理,主要包括,节省收储供应链的资金成本的手段应用不到位,作用不明显;收储企业现实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多次销售有利于推动“仓库储存”的选择;买家履约对规范存储具有激励作用,收储企业买家信誉越好,越愿意选择“上门收购”。据此,提出推进黑龙江省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激励机制,包括收储企业与上下游主体的契约和信任激励机制,以及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推进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推进机制,包括:权威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最后,给出支持收储企业推进良好玉米收储供应链模式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