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是否优于莫沙比利。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完全随机地分入低强度电针组(n=58),高强度电针组(n=65)和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n=67)。在4周的治疗期内,电针组的患者共接受16次电针治疗,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是在4周的治疗期内至少有3周,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大于等于3次,且与基线期相比增长1次以上的患者的比例。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每周粪便性状评分、每周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治疗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变量、治疗前后粪便性状评分改变量、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程度得分改变量。其他疗效评价指标还包括每组中严重便秘患者所占比例(严重便秘的定义是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小于等于2次)、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与基线期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周自主排便次数大于等于3次与基线期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在低强度电针组,高强度电针组和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中,达到主要疗效指标要求的患者比例分别是53.45%,66.15%,和52.24%。电针可显著提高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强度电针组:第5周,p=0.001;第8周,p=0.0001。高强度电针组所有时间段,p<0.0001);提高患者每周粪便性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强度电针组:第1周,p<0.01。高强度电针组所有时间段,;p<0.001);改善患者每周排便困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强度电针组:第1周,p<0.01;第3周,p<0.001;高强度电针组所有时间段,p<0.0001)。高强度电针治疗比莫沙比利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p<0.05)。而且,与低强度电针组和药物组相比,高强度电针组可更好地降低严重便秘患者的比例(p<0.05,两者均是)。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均安全有效。在提高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方面,低强度、高强度电针的治疗效果与莫沙比利相当。但是,电针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另外,电针治疗不良反应少。第二部分不同强度电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代谢组分影响初步探讨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电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代谢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共19例,分别为低强度电针组(n=7),高强度电针组(n=6)和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n=6)。在4周的治疗期内,电针组的患者共接受16次电针治疗,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血液,低温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经衍生化处理后,供GC-MS进样分析。采用OPLS-DA的模式识别技术分析,经过治疗后,每组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然后,将筛选出的VIP>1的代谢产物再行T检验分析,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利用NIST数据库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低强度电针组、高强度电针组和药物对照组,VIP>1的代谢物的分别有11,7,21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物包括:在低强度电针组,鸟氨酸、甘油酸浓度升高;在高强度电针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对照组,香草酸浓度降低,阿拉伯糖酸浓度升高。结论:不同强度电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代谢组分影响可能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