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石桑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观察及研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为该病的医治寻求新方药、新思路,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对石桑颗粒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初步依据。方法:(1)临床观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口服石桑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急支糖浆,两组均以5天为一疗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服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对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2)急性毒性实验:在未求得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给药量法,观察小鼠按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经口单次灌胃给予石桑颗粒混悬液后的反应情况,从而初步评价其经口给药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观察:石桑颗粒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引起的咳嗽、咯痰等症状,且在顾护小儿脾胃,改善患儿饮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在改善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体征方面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在改善咯痰、流涕鼻塞、大便干、食欲减退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血常规异常方面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急性毒性实验:经口单次灌胃给药后,观察组(石桑颗粒)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小鼠均未死亡,且行为活动及主要脏器均未见异常;石桑颗粒组的体重变化、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桑颗粒小鼠经口单次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256.08g(生药)/kg,相当于成人1日常用量的114.8倍,表明石桑颗粒小鼠经口单次用药毒性较低,结合临床观察结果提示其临床相应用药是安全的。结论:通过对石桑颗粒的临床观察及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方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的有效方药,且该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