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脉益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并对其进行抗炎、镇痛、抗凝等药效学及毒性研究,结合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该药的新药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理论研究:对痴呆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分析,探究血管性痴呆“肾虚脑衰、痰瘀阻窍”证的病机本质,分析从肾虚痰瘀论治VD的立论依据,进一步阐述通脉益智颗粒治疗VD的理论基础。实验研究:(1)通脉益智颗粒对VD大鼠的影响(对行为学、部分指标及脑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通脉益智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1天。于给药第2、4周采用Y型电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第32天取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2)抗炎作用:观察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3)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药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4)抗凝作用:采用玻片法及断尾法观察通脉益智颗粒对VD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通脉益智颗粒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5)急性毒性实验:以通脉益智颗粒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灌胃小鼠,测定其1日最大给药量,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2周,初步评价通脉益智颗粒的药物安全性。结果:(1)通脉益智颗粒对VD大鼠的影响实验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潜伏期(跑至安全区时间)明显延长,学习和记忆正确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益智各剂量组能明显缩短VD大鼠电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提高学习记忆的正确率(P<0.05,P<0.01),血清及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明显减少。通脉益智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程度较模型组轻,正常锥体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增多,且排列较整齐。(2)通脉益智高剂量组对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急性炎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P<0.05)。通脉益智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地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和耳肿胀率(P<0.05,P<0.01)。(3)通脉益智颗粒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热刺激小鼠的痛阈值(P<0.05,P<0.01),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4)通脉益智颗粒能明显降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1)。通脉益智中、高剂量组均能够显著延长VD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P<0.05,P<0.01)。(5)通脉益智组以最大给药浓度(4g生药/m1)、给药体积(30ml/kg)1天灌胃1次后,小鼠活动、饮食均未见明显异常,体重正常增长,14天后解剖脏器无肉眼可见的病理性改变。结论:(1)通脉益智颗粒可显著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和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通脉益智颗粒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海马锥体细胞的受损程度,保护脑神经元,改善脑缺血造成的病理损伤。(2)通脉益智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的作用。小鼠一天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可达120g生药/kg,相当于60kg人临床用量(48g)的150倍,表明通脉益智颗粒在所用剂量下是安全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