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初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该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教版初中《生物学》课本,在2012年的最新版本中体现了对这一科学素养的培养意识。但由于课时的局限,课堂教学资源的局限,往往知识目标达成较好,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务虚的成分较多。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提出了利用生物学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从校出发”,“为校服务”,能够根据学校的办学、师资条件,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属于本校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利用固定的课外时间,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生物学。首先,本研究试图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也就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发和拓展一个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生物学的平台。因此采用实验法对生物学校本课程进行实验研究。其次,本研究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后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状况,分别通过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和纸笔测验两种调查方式,对实验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生物学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兴趣,该研究为生物学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作为生物学科教育的校本课程,如何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来展开,理论上如何将校本课程追根溯源、实践上如何探索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形成之途径、评价上如何客观体现学生的“学”和反思老师的“教”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
其他文献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本科教育质量监控,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文章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与价值,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结构断面等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沿河隧道工程中,若采用此方法,由于一般情
当前我国城镇化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发展模式仍属于高成本型,必须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研究借鉴Williamson理论,构建我国城镇化空间绩效的系统分
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经过国际多个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已经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手术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之一。本文
在教材研究之初,教材就等同于教科书。随着对教材研究的深入,教材的内涵不断被延伸,教科书只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出现这种分化,使教材的功能也随之变得多样化。教材是学生接受教育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现有的村庄居民点在未来将面临保留、合并或动迁的可能。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其未来村庄的发展模式不仅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疗养员不仅仅满足于疗养,对环境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即疗养院不但“以疗养为家”、“微笑服务”,而且要有“创一流”疗养环境
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已经无法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在分析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足之后,引出了训练周期最新的“板块结构”理论,对“板块结构”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13年的《第二钢琴奏鸣曲》(Op.36)是一首结构庞大风格特立的作品。古典与浪漫的激情碰撞贯穿在曲式结构、织体、和声语言的各个方面。从曲式上而言,拉赫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