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不锈钢激光诱导电弧多层多道增材路径规划及工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净成形技术,具有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效率高、成本低廉等独特的优势,我国已经将其纳入绿色智能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在该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目的是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增材制造已经成为工业4.0时代的关键技术,是驱动下一代工业革命发展的引擎。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必须掌握住这项技术以使制造业再焕生机,引领我国工业走向世界之巅。在金属增材制造的填充材料中奥氏体不锈钢生产和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其中316不锈钢凭借其良好的焊接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目前有关316奥氏体不锈钢增材制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热源、单道多层薄壁试件层面。但单一热源具有制造局限性,实际工业中也不可能仅仅制造薄壁试件,因此急需对多层多道厚壁试件及复合热源增材制造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利用TIG电弧及激光诱导TIG电弧增材出了316不锈钢多层多道厚壁试件,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对于单TIG电弧增材,研究了采用平行往复、十字正交、插补堆积三种路径增材试件的表面宏观成形、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及性能等。结果表明采用平行往复及十字正交路径增材的试件表面更平坦。试件中部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平行往复试件树枝晶粗大发达,生长方向高度一致。十字正交试件树枝晶生长方向多,枝晶紊乱,层间过渡区域大。插补堆积试件二次枝晶不发达,组织细密。试件的维氏硬度自底板至顶部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平行往复试件纵向抗拉强度最高,插补堆积试件横向抗拉强度最高,十字正交试件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同性。试件底部Ni元素及Cr元素均分布在胞状奥氏体的晶界处。试件中部及顶部Ni元素主要聚集在奥氏体处,Cr元素则主要富集在铁素体处。对于激光诱导TIG电弧复合增材,采用与单TIG电弧增材相同的试验方法及检测手段,分析了试件的宏观成形、显微组织、元素分布、晶粒取向及力学性能等。并将试验结果与单TIG增材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加入激光后电弧形态、热输入及试件组织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激光后电弧产生收缩效应,增材稳定性及效率提高,热输入减小。试件氧化程度降低,插补堆积试件表面更加平坦。各试件底部无铁素体生成,Ni、Cr元素均主要沿晶界分布。中部及顶部Ni元素偏聚在γ奥氏体处,Cr元素偏聚在δ铁素体处,顶部枝晶偏转现象削弱甚至消失。十字正交试件过渡区变窄,三种路径增材的试件组织均比单TIG增材试件组织细小,晶界主要呈小角度晶界分布。加入激光后试件的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他文献
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迄今已发展出了上千种非晶合金,它们主要是以Pd、Mg、La、Zr、Cu等金属元素为基的金属基合金,而以非金属元素为基的非晶合金极少,仅有Si和Ge基非晶合金的报道。这两种非金属基合金的强度、硬度和热稳定性都明显高于相同合金系的Al基非晶合金;它们还具有远高于其它非晶合金、接近半导体的极高电阻值。但Si基非晶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差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信号处理日趋高速化,达到兆赫兹(MHz)频率范围,这对吸波材料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提升吸收剂吸波性能的关键是提高阻抗匹配和能量衰减。而在兆赫兹频率范围内材料的磁导率通常远远小于介电常数,因此要求提高材料的磁导率来改善阻抗匹配和提高能量衰减。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成功制备了系列FeCoNiCr Cu高熵合金粉末,通过改变Cr和Cu元素摩尔比以及改进合金制备工艺,调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决定着飞机的使用性能,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涡轮盘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热端部件,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失效形式十分复杂,直接决定着航空发动机能否安全服役。因此要求涡轮盘材料在其使用温度范围内要有尽可能高的疲劳、持久性能以及良好的抗蠕变能力。以FGH4096合金为代表的粉末高温合金,解决了涡轮盘高合金化造成的凝固偏析和变形困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涡轮
在电子封装中,Sn基钎料与Cu焊盘发生钎焊界面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进而形成微互连焊点。为了满足电子器件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微互连焊点尺寸逐渐减小,这将会使界面IMC所占比例增大。而Cu-Sn型IMC是脆性相,过厚的IMC层会降低微焊点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对IMC的生长进行有效控制。由于形成微焊点的钎焊回流过程中发生液-固界面
新型B基B-Sm(La)-Co非晶合金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和硬度,非晶态合金的宏观性能与其局部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原子结构及有限的实验分析手段,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和‘结构-性能’关系尚未得到很好地认识,计算机模拟目前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细节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的模拟方法对B基非晶合金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比B基B50Sm10Co40和Co基Co65S
SiC陶瓷是耐事故容错燃料中的理想包壳材料,然而由于其硬度较大,不易成形复杂形状零部件,限制了使用范围。Kovar合金属于定膨胀合金,具备良好的加工性,其热膨胀系数在室温下与SiC陶瓷相近。SiC/Kovar异种材料连接结构在核工业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如何实现二者有效连接是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Ag-Cu-Ti粉钎料采用活性钎焊法对SiC陶瓷和Kovar合金实现了有效连接。研究了钎焊温度、保温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近年来我国对不锈钢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但现代化工业生产对不锈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对不锈钢的需求慢慢从量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开发新的更高性能的钢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高,难度大,而对当前已有钢种进行强化则相对容易实现。传统的强化方式包括沉淀强化、细晶强化、热处理强化和加工硬化等,其中细晶强化可以同时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通常用于不锈钢晶粒细化的方式
实现高温固体表面液滴的定向输运在传热、微流控以及减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当表面温度超过某一值时,液滴将悬浮在蒸发所产生的蒸汽层上,而不与表面直接接触,这被称为Leidenfrost效应,对应的温度被称为Leidenfrost温度。现有研究主要通过设计复杂微结构表面引导气流定向扩散以实现高温表面液滴的定向输运。然而,现有研究中高温表面液滴的定向输运速度通常为10~20 cm/s,难以
6082铝合金凭借着其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成为了交通运输领域使用较多的结构材料,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各种6082铝合金结构件的制造,如汽车轮毂,高铁车体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凭借其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特点成为了6082铝合金最主要的焊接方法。但是目前对于6082铝合金MIG焊的研究,特别是中厚板铝合金
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结构件轻质高强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材料改性已难以满足需求。鸟类作为自然界中优秀的飞行者,其羽轴由强韧的皮层与泡沫状的髓质组成,这种复合结构完美地实现了轻质与强韧的结合。通过对羽轴复合结构进行仿生,采用合适的材料,制备出复合结构件将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发展需求。本文通过二维显微观察与三维模型重构,对雀鹰飞羽羽轴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且测定了羽轴的轴向压缩性能与皮层的拉伸性能,分析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