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同时,重视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也是一个国家法律现代化与民主化的标志。我国通过201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纳入了民事诉讼体系,而后经过数年司法实践以及2015年到2017年的试点期的探索,在201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正式将民事公益诉讼的诉权赋予了检察机关。负有法律监督职责并且代表着社会公共利益的检察机关,有必要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尝试,而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也应当成为我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目前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检察机关的身份定位等问题,在相关法律中缺乏具体的规定,同时诉前、诉中以及诉讼后续程序中也存在制度规则上的缺陷。因此,当检察机关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承担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时,其理论基础为何,制度现状如何,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何?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入手,探讨所涉及的理论及该制度的意义,并对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同时对域外相关制度进行一定的介绍并总结出相关经验,最后针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基于以上思路展开研究,除导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论文的导论主要是对选题的相关问题的介绍。除导论之外,共有五章。第一章“立论之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基本理论”。本部分以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以及内涵厘定为切入,进一步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与检察权配置理论、诉讼信托理论和新型当事人理论以及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展开介绍与辨析,并且通过对该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履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以及制约公权力、弥补行政监管不足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第二章“现状阐释: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实践”。该部分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立法发展进程进行介绍,同时对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单独且详尽的罗列,并且专门针对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然后主要对我国自2015年试点至今该诉讼制度的相关司法实践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研究与分析实践中的立案程序、诉前程序和起诉程序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相关内容,研究与分析该制度的具体现状。第三章“反躬自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困境”。本章基于第二章对立法与实践的实证研究,总结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章对问题的分析按照从宏观制度到微观程序的思路,首先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基础问题,如公共利益的界定和检察机关的身份定位中的缺陷进行探讨。然后按照诉讼程序进程的顺序对诉前程序、诉中程序以及诉讼后续程序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背后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第四章“师其长技:域外经验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启示”。该章从制度模式差异的角度,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巴西、法国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立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立法模式并总结立法经验。虽然域外各国之间以及各国与我国之间的政治体制都存在许多不同,这种不同也在包括法律文化上和检察机关的性质与职能上,从主导方式来看,各国的民事公益诉讼也存在差异,虽然存在这些不同但这些国家都赋予了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的诉权,且诉讼主体的多元化特征较为突出。这有助于启发完善我国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我国多元化的民事公益诉讼体系。第五章“革新改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路径”。本章在前文的基础之上,针对第三章中所探讨的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针对该制度中的基础性问题,本文的观点是,应首先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准则,同时应当将公益诉权与私益诉权进行有效融合;对于检察机关的身份定位,应当根据其具体参与方式和诉讼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定位。针对在其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诉前程序方面,首先应当扩大案件范围,其次,由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应当明确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完善有关调查核实权的规定,同时还对完善诉前程序提出了较为细致的建议。在诉中程序方面,有关举证规则,本文认为应当明确在该制度中不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同时本文认为应当有限赋予检察机关诉讼处分权。在诉讼后续制度方面,本文对完善二审与再审机制以及健全执行与执行监督机制提出了建议。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未来研究趋势和进路进行展望。总的来说,本文在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首先,在分析民事公益诉讼的利益基础问题上,是通过利益分析的方法,从民事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研究,认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必须以预防与救济二元论为基础;其次,基于实践对理论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这项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则,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如不能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以及应该根据检察机关在该项诉讼制度中的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参与方式来分别界定其对应的身份。最后,在相关立法的设计中建议对受案范围进行一定的扩大,增加能够从该制度中获得保护的公共利益的覆盖面,以及在具体程序方面对诉前、诉中以及诉讼后续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细化的完善。但是由于笔者在理论研究与对文献资料的驾驭等方面的能力着实有限,文章中应当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主要表现为:首先对于民事诉权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彻底,没有能够实现对解决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诉权基础的更为深入的分析;其次是对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历程和相关实践状况的研究较为肤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不够详实,难以为该项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提供足够全面的参考;最后是在学术研究中还需提高整体性的科研眼光,研究高度与深度有待提升,对于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相关具体程序制度设计以及对其立法理念的配套衔接方面的论证还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发展期间遇到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紧迫,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银行发展转型目标,积极做好银行内部的审计转型与发展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发展竞争力,也能够实现转型改革目标。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银行内部转型改革效率的管理策略以及方法,期望通过相关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完善,有效实现银行转型发展目标。
以"力的分解"教学为例,继承传统实验教学中简单、方便、直击概念规律理解的优点,通过改进、创新实验教学细节,以达成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目标。
武汉市审计局在对市属商业银行审计中,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的工作要求,针对银行数据海量、业务嵌套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大数据审计理念,建立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创新完善"大数据+"金融审计的组织模式和审计方法,构建金融数据分析体系,通过跨系统关联分析和交叉验证财务、业务数据,较好实现了金融业务审计全覆盖,有力提高了审计的精准度、穿透力和效率效果。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研究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研究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我们教师应灵活应用这种思想方法,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谈起,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策略.
思政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必修科目,它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一直都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思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并尝试着融入一些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开展教学指导。在此期间,趣味教学法脱颖而出。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趣味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运用趣味教学法打造高效思政课堂的策略,以供其
学位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空间日益紧张,后建工程不可避免地与既有桥梁发生位置冲突,桩基托换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市政工程项目中。对明挖基坑内既有桥梁桩基被动托换的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值模型,总结基坑开挖和桩基托换过程中的桩基变形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同性恋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受到差别很大的待遇根源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道德规范。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出发,以道德的终极标准为根本准则,认识了我国同性恋的两种状态,并提出应该如何对待。
论文从探讨语言与环境保护认知之间的关系入手,紧扣全球环境共治的时代要求,在考察中国环境保护话语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为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中国方案提供建议。环境保护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唤醒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通过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用语言清晰描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话语明确人对于自然的态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持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总体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有扩大的趋势。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实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