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富集及可动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日趋枯竭,非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一员,具有非常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其潜在资源量远超目前所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对于未来能源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页岩油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因为受地理因素限制导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为陆相页岩可动性较差,所以导致了国内页岩油的勘探开发进程缓慢。因此通过分析陆相页岩油的富集及可动性的主控因素,对于我国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泌阳凹陷为例,选取重点井位岩心样品分别进行有机碳分析、全岩XRD、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核磁共振实验、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等实验,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从页岩油的生烃基础、储集空间、矿物成分、原油组分、原油吸附特征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泌阳凹陷页岩的含油性及页岩油可动性进行评价,并对含油性及可动性的有利深度段及井位进行划分和预测。结果表明:(1)页岩含油性是页岩油可动性的基础。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含油性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多为Ⅰ型和Ⅱ1型,TOC含量大于2%,饱和烃含量大于50%。由于粘度较低的非极性分子具有较好的可动性,因此页岩含油性与可动性具有正相关关系。(2)页岩油主要赋存在非均质性较弱的无机大孔隙中。氦测法和高压压汞实验可以揭示大孔的发育情况,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揭示微孔和介孔的发育,氦测孔隙度、压汞比孔容与页岩的含油性均成正相关,低温氮气吸附的比孔容与页岩含油性呈负相关,证明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大孔中。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页岩孔隙以粒间孔、溶蚀孔等无机孔隙为主,有机孔不发育。同时,页岩比表面积与有机质丰度呈负相关也进一步证明了有机孔不发育。分形维数研究表明,大孔的均质性较好,孔隙结构相对简单,页岩含油性较好。(3)页岩中粘土矿物、长石含量较高时,有机质丰度较低含油性较差。石英含量较高时,有机质丰度较高含油性较好。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原油吸附解吸实验表明,粘土矿物自身微孔、介孔较多,是原油吸附的主要载体,粘土矿物对于原油吸附性强,较多的粘土矿物会使得可动性变差。(4)通过排烃门限法,确定研究区页岩油可动指标为S1/TOC×100=60mg HC/g TOC,氯仿沥青“A”/TOC=0.2。在对S1进行轻烃和重烃恢复校正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重点页岩层系的含油性与可动性进行评价,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5号页岩层恢复后可动油资源量为1.01×10~8t,6号页岩层恢复后可动油资源量为0.22×10~8t属于页岩油富集及可动性较好的区域,是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
其他文献
SZ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逐步暴露出地层压力下降严重、注采矛盾突出、层间和层内水驱状况不均、单井控制储量过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较低等问题。SZ油田是第一个开展整体加密的海上油田,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加密方式可以直接应用,另外,由于海上油田采用大井距、多层合采、生产周期短等开采方式,陆地油田的较为成熟的井网加密模式无法直接应用于海上油田,因此,需要根据SZ油田I期的自身特点和开发方式,开展二次井网加密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主要富集于极寒冻土地带、极地大陆架、陆坡的沙砾处、深海底部以及深湖底部的沉积层裂缝孔隙中。其资源量巨大,是清洁环保,最具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大多是利用填砂管和胶结岩心模拟出地层环境来探究水合物的生长过程,但不具备可视化效果,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水合物成核及生长的过程。此外,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岩石矿物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能够对水合物在沉积层中的影响进行正确
埕东油田位于沾化凹陷埕子口凸起之上,南以埕南大断裂为界与沾化凹陷毗邻,北邻埕北凹陷。区内发育埕21断层将埕东油田分为东西两区,研究区位于埕东油田的西部。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增加,研究区的主力油层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埕东油田西区Ng下8-10砂组为一套辫状河沉积,为埕东油田的非主力含油层,但也是比较重要的含油层系。虽然其具有砂体迭合连片、厚度大的特点,但主河道位置不清晰,砂体分布规律不清,
春秋时期,孙武著书《孙子兵法》,其中开篇这样写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此可见,历来军事对国防建设事业的重要性所在。然而,进入新时期新纪元的我们,国防又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的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国不可一日无防",这是经历了一百多年悲壮荣辱近代历史的先烈们用血泪换来的教训。就当今国际形势和社会现状来讲,作为巩固国防、捍卫独立、抵
期刊
盆地深层油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普遍经历了多期次的油气充注和改造,如何追踪油气运移和成藏的过程是当前石油地质学的前沿性研究方向,也是深层油气勘探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和总结公开烃源岩生物标志物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代表性原油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色谱-质谱、碳同位素测试,借助于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同时结合断裂系统发育特征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四有好老师的教学形象为教学界所提出,并受到大家的关注。四有好老师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时代发展而言也有重要的意义。四有好老师的时代意蕴,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但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来说,四有好老师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一部分教师对于四有好老师这样一个时代翼云并没有一个清
期刊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砂砾岩体储层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砂砾岩体储层具有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含油气性差异大等特点,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它与构造油气藏相比,无论是在描述思路,还是研究技术与方法上,存在诸多难点。因此,形成一套适合于砂砾岩体储层预测的方法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针对上述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的砂砾岩体沉积亚相、微相的地震预测方法,提高沉积亚相、微相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中低缓构造带,其小河坝组碎屑岩储层发育,油气虽然勘探潜力大,但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其原因之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储层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平面特征不明确。本文针对小河坝组砂岩,开展了储层岩石结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成岩相、储层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对预测有利储层的平面展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研究区小河坝组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石英砂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地震偏移技术作为地震勘探中数据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可将地震数据转化为地下地质构造剖面。传统的偏移方法将地下介质假设为各向同性,然而研究表明:各向异性介质广泛存在于地下介质中。在偏移成像过程中忽略各向异性的存在,会引起成像位置的不准确或构造形态的扭曲。因此,研究各向异性介质偏移方法能够提高成像精度。在实际生产中,成像效率也十分重要。高斯束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