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会审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华法系特色的审判制度,其表现形式为多主体会同审理疑难案件。会审制度于明朝趋于成熟,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备、特色鲜明的一系列会审制度。明朝会审制度相较于唐朝而言,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三司会审的形式,而是衍生出多官会审、九卿圆审、大审等多种具有明朝特色的审判和录囚体系,这一系列会审制度长期并存,形成了覆盖疑难、重囚、死刑等案件的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清多袭明制,因此明朝形成的会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审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华法系特色的审判制度,其表现形式为多主体会同审理疑难案件。会审制度于明朝趋于成熟,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备、特色鲜明的一系列会审制度。明朝会审制度相较于唐朝而言,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三司会审的形式,而是衍生出多官会审、九卿圆审、大审等多种具有明朝特色的审判和录囚体系,这一系列会审制度长期并存,形成了覆盖疑难、重囚、死刑等案件的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清多袭明制,因此明朝形成的会审制度又为清朝会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基础,使得清代会审制度的发展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可见明朝会审制度在会审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十七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朝着高效、公正的目标迈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四级法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处理好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二者关系,完善独任制、合议制以及审判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法院组织形式,以及加强司法内外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研究每一个中国历朝司法制度,无不是在从某一个角度重塑中华法系,汲取历代法制的智慧。深入了解、分析明朝的会审制度及其得与失,能够对我国在审判案件中寻得实体公正,推进更深层次的司法体制改革发挥法制史这一“智库”的积极作用。本文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会审制度的溯源,明朝为会审制度长足发展的时期,以审判录囚一体为特色的明朝会审制度,其背后拥有极为丰富的制度渊源与思想基础,因此将论述其渊源作为论文的开篇。第二个部分为会审制度具体内容的概述。根据审判案件的主体,将会审制度分为由三法司主导的三司会审,由大理寺、都察院、六部官员等主导的圆审,以及规模最大、参与主体极为复杂的朝审;而根据审判与审录的时间,又能将将会审制度分为于酷暑时节清理罪囚的热审、曾经出现但是并未成为定制的寒审以及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大审。第三部分为明朝会审制度的实效部分,此为明朝会审制度的“得”。明朝会审作为会审制度发展的承上启下环节,无论是明朝当朝还是对清朝会审制度的发展都起到了诸多积极作用。对明朝当朝主要体现在用慎刑的手段维护了封建统治、追求实体正义以及实现了对司法权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对清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清朝会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第四部分为明朝会审制度的局限性,此为明朝会审制度的“失”。明会审的一大弊端体现在司法附庸于行政造成了司法不独立,如君主掌握着最高的审判权,还有行政官员干预司法造成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混同。除此之外,明会审制度由于断狱效率与质量失衡,除了在当朝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淹禁”弊端,也有过日结百案等徒具形式的实例。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明朝会审制度对当代的启示。首先,在理论方面,明会审制度德主刑辅的理论核心,突出了中华法系德法兼治的显著特点,其思想内核放在今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诸多裨益;其次,明会审制度在处理实体正义和司法效率关系上产生的失衡弊端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审判工作方面,主要有保证审判独立、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确保司法运行受监督三个启示;最后,明朝朝审制度在处理死囚犯的慎重性又给当下死刑适用提供了实体法、程序法以及完善死刑复核制度三个方面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制造业逐渐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定制化柔性生产转变,具有小规模、多样化、定制化等特点。为了满足传统制造业工厂向柔性化智能定制工厂演进的需求,业界提出采用云化PLC代替传统PLC,提高PLC的灵活性,并将其部署在工业边缘计算环境,实现工业数据就近快速处理,降低数据传输时延。为了保证关键任务快速响应与实时控制,云化PLC必须最小化其数据信息年龄(AoI),以确保数据更新的高时效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及全球经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数字经济所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给运行近百年的国际税收规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焦点,我国政府应加快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机制建设,以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走出去”企业权益。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大背景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挑战,2020年教育部语用司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以下简称为“普通话培训”。笔者任培训师期间,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教师对普通话的认知不同,认知程度越高,培训积极性越高,效果则越好。笔者深受启发,以新疆未摘帽贫困县莎车县为例,以Borg的教师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师认知理论框架从学习者经历、培训实践、课堂教学和环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工业生产朝着更开放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效率得到飞跃提升。但开放性的工业生产环境让入侵者更加有机可乘,工业控制系统(ICS)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ICS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水处理、制造、发电和配电等重要领域,ICS的安全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时刻警惕ICS安全问题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是人身安全。近年来,工控系统安全的防护至关重要,入侵检测技术已成
酿酒酵母(S.cerevisiae)不仅作为真核模式生物广泛用于遗传、生化等基础研究,也是酒精类饮品和乙醇燃料的主要生产菌株。发酵生产的菌株虽然具有良好的乙醇耐受性,但持续增加的乙醇浓度也会抑制细胞生长和活力,成为提高发酵产能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酵母对乙醇胁迫的耐受机理尚不完全明晰,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机制,本论文开展以下探究:首先,我们检测了乙醇胁迫对野生型BY4741菌株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随着
水性聚氨酯涂料(WPU)是一种具有无毒、不污染环境、高硬度的环保水性涂料,由于其相较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涂料而言具有生产工艺环保、不需要大量有机溶剂、低VOC释放等特点,被视为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有效替代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涂装、金属防腐、家具涂装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市场前景。然而水性聚氨酯涂料由于阻燃性能的缺失限制了其在阻燃功能化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所以在不影响涂料原有性能的条件下,对水性聚
韦伯的形式理性法理论是其法社会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可忽视。本文首先讨论了韦伯形式理性法律观产生的背景与理论渊源。学术并不产生于真空之中,它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要,韦伯的形式理性法律观在产生和发展之初也有其时代特征。“世界的祛魅”使传统的正当性理论失效,人们不再相信“神话思维”对正当性的证成,法律的正当性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韦伯
本文的论题是中国当代“立法的时空观”,其来源于现实问题,即中国当下仍处于从“数量立法”转向“质量立法”的关键时期,国家和地方立法都不同程度暴露出“立法不优”的问题,尤其是地方立法;笔者认为其矛盾可归咎于立法决策者的素养不够高或者辅助立法的技术不够优良等等。本文所研究的中国当代“立法的时空观”中所呈现的正是立法决策者在决策时所须掌握的各种客观条件,本文研究的主旨正在于帮助立法决策者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准
虚假记忆是指把没发生的事件当成发生过,或相比实际情况出现扭曲的记忆(Roediger&Mcdermott,1995)。以往研究发现分散注意会影响虚假记忆。而Swallow和Jiang(2010)在真实记忆的研究中发现,目标探测性质的干扰会促进一同进行的记忆材料的编码,再认阶段表现出比分心拒绝下更优记忆成绩的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那么,注意促进对虚
近年来,发生于我国境内的利用网络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各行各业甚至是假证泛滥成灾。假证的存在,不仅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对国家的法制体系造成严重威胁。由假证衍生的跨国诈骗、偷渡、走私等各类重大犯罪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为了净化此类犯罪活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于2010年末开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严打”行动。此后,我国司法界不断加大力度,一直对各类制贩假证犯罪采取高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