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炉用焦炭有四个作用:发热剂,还原剂,渗碳剂和骨架作用,其前三个作用均可找其它燃料来替换,但其骨架作用是到目前为止其它燃料所不能代替的。要保证其骨架作用就必需保证焦炭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围绕着焦炭的高温强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在试验过程中除了使用了脱碳电炉,Ⅰ型转鼓等常规设备外,还使用了非常规设备一高温抗压实验机。高温抗压实验机,能在不同气氛下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行为,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使用焦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失碳率下的高温抗压强度比GB4000—1996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指标能更全面的评价焦炭的质量。主要结果有如下几点:
1.高炉间接还原区内焦炭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高温区内焦炭强度受温度和失碳率的双重影响。
2.高炉块状带内焦炭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可达75﹪以上,其中由失碳造成的强度降低占据了其中的37﹪。失碳率严重影响焦炭高温抗压强度。二者大致具有线性关系。
3.焦炭的失碳过程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在高炉内,反应性对焦炭失碳反应的影响远不如国家标准指标中的明显。
4.反应后强度是在反应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反应性的标准与高炉内焦炭的实际行为差异较大,因此反应后强度也不能代表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强度。
采用冷强度代替高温强度,很难代表焦炭真实的高温物性。本课题通过研究在高炉反应条件下焦炭抗压强度与温度和失碳率的关系以及与国家标准的对比,提出一套全新的焦炭质量评价指标,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生产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