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两种路径——郭沫若与废名的诗学理想比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郭沫若的诗学是主情主义的浪漫诗学,废名的诗学是情智交融的现代诗学,二人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杂糅的景观,构成相克相生又互补包容的诗学体系,共同推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将郭沫若和废名的诗学理想加以综合考察,能够对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问题有清晰的梳理及合理的解释。而在迄今为止的学术探讨中,尚未出现将此二人的诗学理想并置的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诗学平台,分四个部分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诗学观比较。分别从诗的本体论、创造论、功能论、价值论、传播论等方面将郭沫若与废名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加以对比分析,发现二人在新诗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所择取的两种路径;第二部分:背景资源探析。从时代背景、人生遭遇、性格特质等方面对二人选取路径的背景和资源进行分析,回归时代现场,还原文学史实,深层探讨出现两种路径的原因,对呈现的矛盾进行解读;第三部分:新诗发展道路的反思。对二人的诗学观做出整体评价,归纳总结他们在诗学探索道路上的成功之处与偏失之处,阐述二人在两种路径的选取上,是如何整合和取舍了西方资源和东方资源的,并对牵涉到的其他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如情与知、入与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诗与非诗等,从而试图对中国新诗发展道路做一种新的反思,为中国新诗理想化道路的开辟提供一种新的维度;第四部分:结语——中国新诗理想化道路的开拓。总结郭沫若和废名的两条路径对我们当下诗歌走向的启发,强调两个意识:贴近大地的姿态,占据先锋位势的积极性和勇气。   在研究方法上,本人主要采取了对比研究法,意在更好的呈现出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贾大山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他遵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进行创作,一生皆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其作品始终保有较高的品味和质地。本文力图对贾大山小说及其具有鲜明
刘震云的绝大多数小说都与“故乡”这一词汇密切相关,本文在全面掌控刘震云小说创作总体特色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作者以“故乡”为题名的三部小说,并兼顾之后的小说创作。论文通过
本文主要是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徐志摩的诗歌的。当今诗歌研究已经从侧重思想内容转移到侧重艺术形式上来。意象则是诗歌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志摩的诗歌意象特别引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