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测量建模的硅单晶品质预测控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产业与新型绿色能源产业是目前人类的两大支柱产业,硅单晶作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材料尤为重要。随着集成电路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硅单晶的外形尺寸和晶体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硅单晶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大迟滞和不确定性模型的动态时变过程,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确保晶体的品质满足实际的工业要求。因此,研究硅单晶品质预测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及实际意义。本文从数据驱动建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 一种基于软测量模型的硅单晶品质预测控制方法,以实现晶体直径的精准控制及确保晶体品质满足实际工艺要求。1、在实际的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V/G获取困难,因此建立了基于混合变量加权堆栈自编码随机森林(Hybrid Variable Weighted Stacked Autoencoders Random Forest,HVW-SAE-RF)的软测量模型。在该模型中,将每层网络的输入与目标变量间的混合相关性用以设计目标函数,使得提取的深层特征与目标变量形成强相关,并将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作为输出层进行回归预测,最终得到V/G的预测值。2、基于上述建立的软测量模型,并且考虑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测量模型的分层控制策略,以实际控制系统输出性能最佳为目标,采用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了晶体直径控制及V/G值的实时在线监控。其中,内层的PID控制用于快速稳定系统;外层模型预测控制用于处理系统约束,增强内层环路控制性能;V/G值监控器用于确保系统输出的V/G满足晶体生长要求。3、基于实际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的工业数据,验证了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以及能够为分层控制策略提供准确的V/G预测值。另外,基于软测量模型的分层控制不仅可以实现晶体直径的精确控制,而且能够对固液界面的V/G值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将固液界面V/G控制在晶体生长理论要求的范围内,为保证晶体品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OFETs以其具备一定的柔性、可大面积生产、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兴趣。随着迁移率的不断提升,OFETs已经成功应用到射频识别标签(RFID)、柔性显示器、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目前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到THz波探测领域,从而实现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THz波探测器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极修饰对OFETs电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仿真优化电极结构改善器件对THz波的吸收性能。首先,探讨了不同电
双芯GCT(Dual-GCT)是基于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IGCT)开发的一种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是将两个不同特性的非对称GCT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各自采用一套门极控制系统,比传统IGCT有更低的损耗。本文以2kA/4.5kV双芯GCT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双芯GCT驱动器的控制电路,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首
大气光通信又称为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s,FSO),综合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优点,具有低成本、保密性好、安装快捷等优点。光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例如雨、雪、雾等天气时,会大大降低接收端接收信号的质量,甚至会造成信号的中断,为了减小大气湍流对光传输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抑制大气湍流的措施。本文主要对光无线通信(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有方便携带、操纵简单、拓展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军事、商业、民用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无人机将面向智能化、微型化、自主化等方向发展。无线紫外光通信技术能够在复杂大气条件、强电磁干扰、无线电静默等环境下实现通信,为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通信提供保障。无线紫外光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
近年来,伴随着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信息交换的出现,OAM自由空间数据信道重构概念也被提出,通过操纵不同的OAM模式来进行交换和切换,从而实现基于OAM模式的可重构光网络,可重构的操纵多个OAM信道可以为多用户应用提供一个动态和高效的通信网络。本课题主要对OAM信息交换及信道重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包含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涡旋光束的基本原理,理论分析
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
有机光电探测器(Organic photodetector,OPD)具有低成本、超薄、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光电探测器件对长波段光的响应不足,其响应范围难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为了拓宽器件的光谱响应范围,实现全基色响应,本论文针对活性层光谱响应范围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平面和体异质结相结合的结构,制备了一种全基色响应的探测器件,其结构为:ITO/P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是将门极换流晶闸管(GCT)与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新型功率器件,已经在风力发电、电力系统、机车牵引等大功率领域开始使用。因此,研究与完善IGCT测试系统,对评估器件性能、促进器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4.5kV/4kA IGCT为测试目标,试制了阻断特性测试仪,设计了动态特性测试电路并搭建了试验电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IGCT测试系统方案的确定。分析
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信号,常见的检测仪器有智能手环、腕带和心电图。这些检测仪器都是接触式的,在对皮肤或四肢存在损坏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时实施困难,也给需要经常活动或易受干扰的患者带来不便。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接触是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采用非接触式检测生命体征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毫米波雷达检测生命体征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非接触、就医舒适度高、患者体验良
生物细胞检测在疾病诊断、新药开发中应用广泛。无透镜细胞检测系统因其特有的大视野、便携性特点,在细胞即时检测领域受到关注。由于无透镜系统采集的细胞图像为透射图像,因此存在背景液体与细胞区域灰度值比较接近,细胞细节信息难以区分的问题。因此,采用非线性映射的方法,拉伸细胞和背景液体的对比度,提高细胞图像局部质量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种非线性映射,本文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