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更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提出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收集病例情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危险因素及临床常用化验指标等,分析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梗发病的影响;第二部分:采集血液标本,提取相关基因,统计资料,分析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梗发病的影响。1、第一部分: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于第二炮兵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0岁及以上患者105例,分为A、B两组;A组3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组69例,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组。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不具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全部入选患者分别详细记录病史及查体情况,于次日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以及生化全套等。2、第二部分:选择2009年5月到2010年12月于第二炮兵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异常且住院资料完整的北京市汉族60岁及以上患者162例,分为A、B两组;A组54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组;B组108例,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组;另选冠脉造影阴性组34例,为C组。全部入选患者分别详细记录病史及查体情况,于次日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ALDH-2基因型(野生纯合型记为GG,突变型杂合型为GA,突变纯和型为AA)、血常规以及生化全套等。结果1、第一部分:两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谷草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和血肌酐(AST)、血肌酐(CR)白细胞记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而高血压例数和甘油三脂(TG)水平则明显低于非急性心梗组。吸烟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以及血小板(PLT)记数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2、第二部分:三组分别两两相比, A组与B组相比;A组与C组相比,ALDH-2突变基因型明显增多,差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ALDH-2突变基因型有减少趋势,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所示。结论1、第一部分:某些炎症因子,如hs-CRP会导致或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促发易损斑块形成及破裂,形成冠状动脉血栓,是AMI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突发AMI的风险性更高;在冠心病患者人群中,TC、LDL、LP(a)水平对AMI发病没有额外的影响,但是TG水平在AMI组明显减低,可说明发病当时所测TG水平与AMI发病无明确关系;WBC,NEUT%在AMI时升高,是机体应激的表现,ALT、AST、CR增高说明在AMI发生同时多伴有肝肾功能的不同程度损伤;提示在积极治疗AMI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机体各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2、第二部分:ALDH-2突变基因型是北京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