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效果及配合力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构建的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盂山都公司)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转Bt基因棉内源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物质Bt杀虫蛋白、单宁(Tannin)和棉酚(Gossypol)的含量与分布,较系统地阐述了转Bt基因抗棉铃虫时空表达效果的内在联系;利用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7和中棉所19为轮回亲本,GK2和新棉33B为非轮回亲本,采用回交手段,培育了两套回交世代材料,研究了各回交世代的Bt基因棉杀虫蛋白表达含量和抗虫效果,以及回交次数与主要经济性状、Bt杀虫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NCⅡ设计方法,以GK3和新棉33B等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含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
其他文献
Electrical pole-changing technology leads to torque ripple and speed fluctuation despite broadening the constant power speed range of the multiphase induction 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formulation for detecting objects with articulated rigid bodies from highresolution monitoring images, particularly engineering vehicles. There are many pixels in high-reso
目前认证项目层出不穷,如何衡量和选择培训认证项目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只要按照一些通用的标准去衡量,就会找到适合的培训.
实验以蔗属五个种:热带种(Badila)、割密(金山割手密)、中国种(滨湘 竹蔗和松溪竹蔗)、大茎野生种(云南大野和福建大野)、印度种(Chunnee);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及
“‘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学科、大事业。我们不要只在抽象概念和新名词上打圈圈,要面对新闻工作的现实,大胆提出和总结新闻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的题目
该研究以2个陆地棉、4个海岛棉亲本及其组配的8个杂交组合F、F为材料,进行了海岛棉品种抗黄萎病性遗传的分析和4个不同来源的海岛棉抗源抗病基因等位性测验.同时,采用多种鉴
含水稻几丁质酶基因G11的质粒pAHG11经酶切鉴定发现其中GaMV35S-G11片段与pAHG11的图谱相反,因此将质粒pAHG11?命名为pAHG11(-).从pAGH11(-)中分离出G11和pUbi-bar-Nos3片段,
该研究选用当地的高代纯合自交系7个,1997年底按Griffing方法Ⅰ组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49个(含亲本),1998年春种植于所内试验地.由于亲本与后代的生长势差异太大,采用了改良的
In cellular networks, user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base stations (BSs). Conventionally, users are assumed to be in different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