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基质中添加海藻多糖和亚精胺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由土壤里面的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维管束的宿主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通过与宿主植物的根系结合提高了根系的表面积,菌丝分泌的物质还有利于磷元素的降解利用。AMF共生后以不同的形式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提高植物株的生长、改善宿主植物的根际环境、提高植物的矿质营养,同时提高植物耐受逆境的能力和抵御其它有害微生物对植物的侵害,增加作物产量,改善果实的品质。然而育苗基质中较高的养分含量致使AMF活性低、侵染率差,降低AMF的使用效果。所以,寻求一种可提高AMF侵染率和活性,对开发含有AMF的蔬菜育苗基质具有重要意义。海藻多糖(seaweed polysaccharide,SP)和多胺(polyamine,PAs)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促进生长、延迟衰老等生理作用,在提高作物抗性、改善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效应。本研究分别以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生菜(Lactuca sativa)、雪里蕻(Brassica juncea var.multicep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等叶菜类蔬菜和’津春2号’黄瓜为材料,通过向AMF的混配基质中添加SP和Spd,探讨利用外源添加物增强AMF的侵染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为提高有机基质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SP和AMF显著提高叶菜类的干重、鲜重和茎粗,提高了叶菜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态氮和叶绿素总浓度。说明混配基质中添加SP和AMF提高了叶菜类蔬菜生长,改善品质;研究结果还表明,同时添加SP和AMF,对叶菜类蔬菜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说明SP和AMF对叶菜类蔬菜生长具有叠加效应。2、添加Spd和AMF提高了黄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还表明,Spd可提高AMF的侵染率,并且二者具有叠加效应,对促进黄瓜植株生长的效果最明显。说明在接种AMF的基质中同时添加Spd,是一种可增强AMF侵染率的有效方法。3、添加Spd和AMF增强黄瓜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提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而且Spd和AMF提高黄瓜植株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和光呼吸速率(Rp),降低暗呼吸速率(Rday);Spd和AMF提高黄瓜植株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说明有机基质中添加Spd和AMF促进了黄瓜植株光合色素的积累,提高了黄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降低光合产物分解,有利于同化产物积累;而且,AMF和Spd还增强了光合电子传递能力,提高黄瓜植株PSⅡ反应中心的光捕获效率,促进了黄瓜植株的生长。4、添加Spd和AMF促进了黄瓜植株养分含量的吸收,提高了根际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而且Spd和AMF还提高了根际基质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氩酶和脲酶的活性。说明Spd和AMF能够提高植株养分的吸收,促使黄瓜根际微生物区系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维持植株根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黄瓜植株的生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渠道统一平台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9至2017年4月(实施前)与2017年5—12月(实施后)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多渠道统一平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也步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大胆预测“物联网”将掀起又一次产业浪潮,物联网的应用将会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思想观念。在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新闻行业已经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其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较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对于新闻记者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
现在我国在不断发展中,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且也在追求着不同的精神生活,所以就会对新闻媒体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视编
防渗帷幕是岩溶区水电工程防渗堵漏成库的关键工程,作为地下隐蔽工程,在长期高压渗透的复杂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下运行,其防渗性能的好坏至关重要。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研究贵州
简要介绍了移动GIS技术的产生背景、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实际应用以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