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纱线与芳纶纱线毛羽检测与检测机构设计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玻璃纤维和芳纶在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应用中的推广,此类纤维和纱线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重要课题。纱线毛羽是决定织造过程质量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玻璃纤维纱线和芳纶纱线毛羽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玻璃纤维刚度较大而柔性较低,脆而粗硬,其毛羽多为线状疵头(端毛羽),因其刚性较大,易形成较大的纤维圈(圈毛羽)。而芳纶纤维强力高且较为柔软,纤维间抱合力小,纱线毛羽问题突出,毛羽多且长,易缠结。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毛羽机器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人工对纱线的毛羽数目进行目视检测,效率低、误差大。本课题建立在现有毛羽检测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已得出投影计数法测试原理更适合玻璃纤维纱线毛羽检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投影计数法的原理,通过设计适合粗型纤维纱线的导纱机构、导纱路径、收集装置、张力装置、牵伸装置,改变导纱路径,在新搭建的毛羽检测机构中用右检测系统来实现适合粗型纱线毛羽检测。新的毛羽检测装置对两种状态的毛羽进行识别并检测,确保毛羽及时准确地被检测到。本课题不但可以较好的解决人工检测中效率低和误差大的问题,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推进粗型玻璃纤维纱线和芳纶纱线毛羽检测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新的毛羽检测机构可在不同检测速度下,对不同粗细的同种纱线,不同类型的毛羽状态均能实现精确度较高的有效检测。具体结论如下:不同的检测速度对纱线毛羽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实际中工业用的检测仪器可使用较快的速度(可达30m/min及以上);对于不同形态的毛羽,新搭建的毛羽检测机构的传感器对粗硬长毛、硬刺毛的灵敏度要比细软的毛羽高,数据的精确度要高一些。(2)通过对2400tex、1200tex玻璃纤维纱线和158tex芳纶纤维纱线进行反复摩擦测试,可以发现所产生的毛羽数量和毛羽的不同形态均与纤维的本身特性和纱线细度有关。纤维材料的不同导致纤维柔性的差异,纤维柔性越差,越容易因为摩擦产生毛羽;而纱线越粗,线密度越大,横截面内的纤维根数越多,产生毛羽的机会就越多。(3)重复摩擦对于玻璃纤维纱线和芳纶纱线的破坏程度是逐次增加的。随着摩擦的进行,玻璃纤维纱线外层的纤维最先被磨断,纤维断裂部分凸出纱线表面成毛羽,里面一层的纤维露出来与摩擦部件接触发生进一步的破坏,如此往复,纤维损伤逐步积累,玻璃纤维纱线因为受到摩擦,纱线主体的细度越来越小直至被割断。与玻璃纤维纱线不同的是,随着摩擦的进行,虽然芳纶纤维是柔性大分子,芳纶纱线表面光滑,但由于芳纶原纤化程度高,摩擦因素较小和卷曲稳定性较差,芳纶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小,纤维之间相互的控制能力较弱,使芳纶纱线发毛,从而增加芳纶纱线的毛羽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这有效拓展了资金需求与供给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打破了金融垄断,创新了金融服务模式,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为关键的就是阅读。
成品油的损耗在很大程度上使石油销售企业的根本利润受到了严重的负面的影响,企业想要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就必须要对成品油的损耗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竹园设计以现有竹园为基础,收集热带亚洲、美洲、非洲丛生竹属的90%,种类的50%,热带美洲的草本竹类3-5属30-50种,引种重要经济和观赏禾草约100种,在设计过程中对园艺禾草的种
简要介绍了变压器绕组辐向短路力的理论计算,重点阐述了不同的辐向稳定性计算方法,并以一台110kV和一台220kV短路试验产品为案例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让语文教学激情四射,焕发生命活力,是一线教师永恒的主题。个性的朗读、动态生成、个性评价这三点在提高课堂效果方面尤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图,与作者所有表达的内容、目的产生共鸣,文章难点也就不攻而破。本文提出要紧扣生活资源,在真实情境复原;依托自主联想,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正式建立同盟关系,1960年苏联单方面废除援助合同,撤退援华专家,这标志着中苏同盟实质上的分裂。作为冷战时期具有重要
酸马奶是利用鲜马奶中加入发酵剂,经过搅拌加工而成的酸性饮品。马奶里含有6.5-7.0%乳糖。酸马奶发酵过程中乳糖受乳酸菌和酵母发酵的作用成乳酸和酒精制品。酸马奶发酵应选
以“利益—制度”理论为视角,检视战国中期思想家慎到的政治思想。通过对慎到思想的建构和梳理,结合“利益—制度”理论,从慎到的“不可无君”之说出发,推及慎到的“利”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