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液滴相变行为与近临界压力射流冲击冷却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器件和空间飞行器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亟需发展高效可靠的冷却方式。另一方面,核聚变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其中,实现反应堆高热流表面的高效换热是核聚变能利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不论是电子和空间动力设备的发展,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与控制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高效可靠的冷却方式迫在眉睫。喷雾冷却具有对流换热系数高和冷却均匀性好的优势,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揭示喷雾冷却换热的微观机理,本文开展了单个微米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流动和换热的研究,讨论了在更大表面张力作用、更强蒸发作用和更小动量和热量传递时间尺度下液滴的流动和相变换热机理。研究表明,微米液滴撞击固体表面过程中捕获的空气泡为液滴内部气泡生长的汽化核心。进而,耦合分析了液滴的撞击过程和相变过程,基于润滑理论和沸腾成核理论,建立了液滴内部气泡生长过热度与液滴撞击参数间的理论模型。随后研究了氧化锌纳米线和铜规则多孔等微纳米结构表面对微米液滴撞击铺展和相变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毛细力作用下液滴在氧化锌纳米线结构表面形成了更加明显的前驱膜结构,极大地强化了液滴的蒸发过程;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前驱膜对液滴蒸发的贡献率减小。两种表面均强化了液滴与表面间的换热,并提高了液滴的Leidenfrost温度。超临界压力流体射流冲击冷却避免了喷雾冷却等相变换热中存在CHF的问题,对高热流表面的冷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紧接着本文开展了亚临界/超临界压力CO2射流冲击冷却的流动可视化与局部和平均换热特性研究,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量、压力、进口温度和表面微结构等对换热的影响,讨论了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准临界点附近物性的剧烈变化对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亚临界压力下,出现了单相对流和沸腾共存的现象,且沸腾出现时无温度过头;超临界压力下,当进口温度低于准临界温度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流动可视化和数值模拟表明,冷却表面附近大比热流体层的出现强化了流体与表面间的换热。对已有关联式进行修正,得到了超临界压力CO2射流冲击冷却的局部和平均对流换热关联式。超临界压力CO2射流冲击冷却不存在CHF,当热流密度高于亚临界压力CO2射流冲击冷却的CHF时,仍具有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表面微肋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超临界压力CO2射流冲击冷却的对流换热系数。
其他文献
中国住房价格近年表现出持续快速上涨趋势,除同期经济基本面因素的支撑外,人们对未来住房价格上涨的过度乐观预期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在构建住房市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预期管理,希望能有效引导预期、稳定预期,并以此促进住房市场稳定。然而,目前国内针对住房价格预期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无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支持。本论文首先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然后构建了住房价格预期研究的理
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以量子态为载体,在通信端Alice和Bob间进行对称密钥分发,其安全性以量子力学规律为基础,具有可证明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自BB84协议提出以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其他QKD协议,如测量设备无关(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MDI-)QKD协议、发或不发双场(Sending-or-Not-Se
近年来,视觉脑-机接口系统在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充分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如何提升视觉脑-机接口的用户体验,帮助其走向日常生活已经成为领域内的重要议题。空间编码是一种利用刺激和视觉注意目标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对目标进行编码的方法,在此前的视觉脑-机接口研究中应用较少。相较于其它基于通信原理的编码方法,空间编码更多基于大脑的空间信息加工机制实现,具有一个刺激即可编码多个目标、刺激和目标可分离等特点。这使
目前我国建筑运维期能源消耗量巨大,能耗管理却相对落后,主要针对单体建筑耗能量的监测和统计,无法支持准确的用能诊断和精细的能耗管理,更难以实现用能优化和节能控制。引入BIM、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建筑运维期能耗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现状。然而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能耗管理是以数据驱动的,需要详细、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而建筑能耗管理涉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静态数据和海量增长的动态监测数据
在信息处理方面,量子计算机因其速度快、计算能力强和能耗低等特点,发挥着经典计算机难以媲美的优势.然而,受量子噪声的影响,量子系统在处理信息时容易引发消相干现象,导致自身的优势被削弱.为了解决这一困扰,研究者们发明了量子纠错技术.其中,好的量子码能够有效降低消相干现象出现的频率,这为修正量子误差及容错量子计算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近年来,大量工作致力于好的量子码的构造,并逐渐成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的热
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由于受到噪声的干扰而无法准确测量,如何对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过程中的干扰噪声进行滤除以提取有用信息,或者如何在带有噪声的信号中获得关于有用信息的“最好”估计,此即为滤波。滤波理论作为估计理论中研究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定位导航、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根据系统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特征,可将其分为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滤波问题,如果给出了关于系统状态的后验条件
互联网由许多的自治系统组成,在目前,各自治系统间依靠边界网关协议BGP保障路由。由于BGP协议在设计之时未考虑对控制报文携带的信息进行校验,这导致了目前频繁发生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安全威胁——域间路由劫持。域间路由劫持通过伪造或篡改BGP控制报文携带的路由信息,吸引更多自治系统的流量,从而形成路由黑洞,监听、篡改数据流量,或者造成网络拥塞或瘫痪。为了对路由劫持进行有效防御,保障互联网通信安全,研
杀人案件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其性质恶劣且后果严重。在杀人案件侦查分析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研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案件信息确定犯罪人特征进而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二是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进行嫌疑人目标关联分析,进而对可能的目标人员进行犯罪嫌疑人排查。传统的嫌疑人研判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分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随着公安数据的积累和信息化的进程,自动化研判模型
量子密钥分发(QKD)可以为通信双方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和经典密钥体系相比,QKD有着严格的数学证明来保证协议的安全性。只要按照协议要求的条件来执行QKD过程,通信双方得到的密钥就是绝对安全的。但大部分QKD协议都假设了各种理想的条件,这些条件在实际系统中往往都不能被满足。想要在实际系统中实现安全的QKD过程,就必须考虑实际系统的不完美性,给出在非理想条件下的QKD协议。例如,诱骗态方法解决了没
近来,纯有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及器件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TADF器件已经取得了极高的效率,但是严重的效率滚降(roll-off)和过短的寿命都制约着TADF器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如何在保证高效率的同时抑制器件的roll-off、提高器件寿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TADF染料和主体材料,制备了相应的TADF器件,并详细地探讨了主客体及其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