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方配伍规律探析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对每一类疾病的治疗都有着各自的用药特点和内在规律。清代以前医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分析组方的立法以及单一组方中药物的配伍。对治疗同一病证的方剂则缺乏大规模、大样本的归纳;现代医家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又多徘徊于药对的配伍,或类方配伍差异,或从实验角度分析某一组方的配伍意义,从而也难以准确地揭示出治疗某一病证时医家遣药组方的规律。本课题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用药的核心药物,分析药物间的配伍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资料与方法1资料的来源选取近二十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方340首。2资料的整理依据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物的名称进行规范,并根据六版《中药学》对药物进行分类。3统计工具运用计算机VB语言,编写出一个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方规律”的统计程序,并按方剂名称、方剂来源、方剂组成录入数据,共计药物4119味/次。4结果处理统计所使用的药物群中单味药、二味药、三味药、四味药配伍的用药频次,选取有意义的统计结果,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和方药学理论,结合相关的现代研究成果,分析结果数据,探索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遣药组方规律。结果1单味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40次,降序排列)当归141;黄芪136;甘草134;桂枝116;全蝎102;威灵仙101;川乌96;白芍95;独活84;乌梢蛇83;牛膝83;鸡血藤82;蜈蚣80;地龙78;秦艽76;薏苡仁67;川芎66;羌活65;生地61;麻黄58;防风56;淫羊藿54;细辛53;红花53;赤芍53;熟地51;防己51;白术51;附子48;苍术48;桑寄生47;穿山甲46;知母43;土鳖虫43;黄柏422两味药配伍的使用频次(使用频次≥30次,降序排列)黄芪+当归77;甘草+当归66;黄芪+甘草59;甘草+桂枝56;黄芪+桂枝54;白芍+甘草54;蜈蚣+全蝎52;独活+羌活49;白芍+桂枝49;川芎+当归48;白芍+黄芪48;威灵仙+甘草47;甘草+川乌46;威灵仙+当归45;黄芪+川乌45;桂枝+当归45;当归+全蝎44;乌梢蛇+当归43;白芍+当归43;牛膝+甘草42;威灵仙+独活40;桂枝+独活40;威灵仙+桂枝39;黄芪+鸡血藤39;地龙+当归39;川乌+桂枝39;川乌+当归39;乌梢蛇+全蝎38;威灵仙+黄芪38;黄芪+蜈蚣38;当归+鸡血藤38;黄芪+全蝎37;当归+秦艽37;蜈蚣+当归36;黄芪+秦艽36;桂枝+羌活36;乌梢蛇+蜈蚣35;川乌+草乌35;牛膝+当归34;黄芪+乌梢蛇34;桂枝+鸡血藤33;桂枝+附子33;甘草+秦艽33;甘草+鸡血藤33;甘草+独活33;地龙+黄芪33;乳香+没药32;牛膝+黄芪32;甘草+羌活32;独活+当归32;川乌+乌梢蛇32;白芍+川乌32;威灵仙+白芍31;熟地+当归31;黄芪+白术31;甘草+全蝎31;独活+秦艽31;地龙+甘草31;桑寄生+当归31;威灵仙+全蝎30;麻黄+甘草30;黄芪+独活30;地龙+乌梢蛇30;地龙+全蝎30;川芎+黄芪303三味药配伍的使用频次(使用频次≥20次,降序排列)黄芪+当归+甘草37;黄芪+白芍+甘草33;黄芪+桂枝+甘草32;黄芪+川乌+甘草31;黄芪+当归+桂枝30;桂枝+白芍+甘草30;黄芪+羌活+独活28;黄芪+当归+白芍27;当归+威灵仙+甘草27;当归+桂枝+甘草26;全蝎+蜈蚣+乌梢蛇25;黄芪+桂枝+白芍25;黄芪+当归+川乌25;黄芪+白芍+川乌25;黄芪+当归+威灵仙24;黄芪+当归+川芎24;白芍+川乌+甘草24;黄芪+当归+蜈蚣23;黄芪+当归+乌梢蛇23;黄芪+当归+全蝎23;黄芪+当归+秦艽23;独活+羌活+甘草23;黄芪+威灵仙+甘草22;黄芪+当归+鸡血藤22;黄芪+当归+地龙22;黄芪+桂枝+川乌21;黄芪+当归+白术21;桂枝+川乌+甘草21;当归+全蝎+甘草21;当归+川芎+甘草21;当归+川乌+甘草21;黄芪+全蝎+蜈蚣20;黄芪+独活+羌活20;桂枝+独活+威灵仙20;独活+羌活+威灵仙20;当归+全蝎+蜈蚣20;当归+鸡血藤+甘草20;白芍+威灵仙+甘草204四味药配伍的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降序排列)黄芪+当归+白芍+甘草20;黄芪+白芍+川乌+甘草20;黄芪+桂枝+白芍+甘草19;黄芪+当归+桂枝+甘草19;黄芪+当归+川乌+甘草16;黄芪+当归+威灵仙+甘草15;黄芪+当归+桂枝+白芍15;黄芪+桂枝+川乌+甘草14;黄芪+川乌+麻黄+甘草14;当归+桂枝+白芍+甘草14;黄芪+当归+蜈蚣+甘草13;黄芪+当归+全蝎+蜈蚣13;黄芪+当归+桂枝+白术13;黄芪+当归+白芍+川乌13;当归+白芍+威灵仙+甘草13;黄芪+桂枝+威灵仙+甘草12;黄芪+桂枝+牛膝+甘草12;黄芪+桂枝+独活+羌活12;黄芪+桂枝+白术+甘草12;黄芪+桂枝+白芍+川乌12;黄芪+独活+羌活+甘草12;黄芪+当归+全蝎+甘草12;黄芪+当归+桂枝+威灵仙12;黄芪+当归+白术+甘草12;桂枝+独活+羌活+甘草12;桂枝+白芍+川乌+甘草12;当归+桂枝+白术+甘草12;全蝎+蜈蚣+乌梢蛇+土鳖虫11;黄芪+当归+威灵仙+白术11;黄芪+当归+乳香+没药11;黄芪+当归+全蝎+乌梢蛇11;黄芪+当归+牛膝+甘草11;黄芪+当归+桂枝+羌活11;黄芪+当归+桂枝+川乌11;黄芪+当归+独活+羌活11;黄芪+白芍+麻黄+甘草11;桂枝+独活+羌活+威灵仙11;桂枝+白芍+白术+甘草11;当归+全蝎+蜈蚣+甘草11;当归+牛膝+秦艽+杜仲11;当归+桂枝+威灵仙+甘草11;当归+白芍+蜈蚣+甘草11;当归+白芍+川乌+甘草11结论统计结果表明:1所使用的药物中,使用频率由高至低的主要药物类别依次是: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2在单味药的统计结果中前25味药的累积使用频次超过了2073次,累积频率已达到了50%,为核心药物。在这25味药中,补虚药5味,使用频率达13.60%;祛风湿药5味,使用频率达10.68%;解表药5味,使用频率达8.45%;活血化瘀药4味,使用频率达6.89%;平肝息风药3味,使用频率达6.31%;清热药2味,使用频率达2.77%;利水渗湿药1味,使用频率达1.63%。表明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以及活血化瘀药在现代医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中占主导地位,这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理论高度吻合。3在组合药物的统计结果中,补益药、解表药、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之间的配伍占据了高频次组合的绝大部分。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药物的配伍使用是以补益药、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四类药物为核心展开临证处方体系的,这一现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普遍存在,且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因此,可以认为高频次药物组合所反映出的配伍规律代表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配伍规律;高频次的药物组合代表着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核心药物。
其他文献
【正】 《西湖七月半》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著名作品,收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张岱的散文,继承了在明万历年间崛起的公安派、竟陵派之长,又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格调清越,描写
石斛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及其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具益胃生津和滋阴清热的功能。目前,我国药用石斛约有50余种,然而市场上把兰科石仙桃
表现、感受、创造、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音乐学习内容领域,是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不同领域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领域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随着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城市文脉的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不少学者都纷纷提出结合城市文脉的城市更新设计思路,其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惜的是这些理论没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目的:抗体包被免疫磁珠分离CD4+T淋巴细胞亚群,并检测其效果。方法:运用直接包被法制备免疫磁珠,并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用直接包被法制备的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而成为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现代风景园林中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文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发一套能满足需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式基础之上采用VB语言开发的用于各种物资管理的系统,实践证明物资供应管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生活信息化,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价值日益凸现。而且,英语是我国外语课程的主要语种,是基础教育阶段
植被的防风蚀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关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覆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方面,植物配置格局对风蚀的影响机理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
高等职业院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或研究更多放在德育教育范畴下,鲜有认为法治教育有其相对独立性。结合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