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25羟维生素D3联合检测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的高血糖状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这几年来呈明显上涨趋势,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由各种肾小球肾炎发展为的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期,由于其存在复杂的发病机制及代谢紊乱,预后较差,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并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少应用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肾脏损伤情况,所以需要寻找易于测量且无创,拥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能够发现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生物学指标。目前虽然医学界公认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是能够体现肾功能损伤,可是它们在DN早期变化并不明显,作为诊断早期DN敏感指标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临床测定较为繁琐,且测定结果容易出现误差,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指出血清胱抑素C(Cys C)及25羟维生素D3可以作为诊断早期DN的敏感指标。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胱抑素C、25羟维生素D3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更简单、便捷、可靠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14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收集选取对象的性别、年龄(岁)、糖尿病病程(年)、BMI(kg/m2)、血压(mm Hg)等基本资料,收集25羟维生素D3、胱抑素C(cystatin C)、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等临床资料,计算UACR值。依照Mogensen的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CR<30mg/g 50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0≤UACR<300 mg/g 65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CR≥300 mg/g 26例)。最后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Cys-C、25(OH)D3等临床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1.四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结果分析四个组中的年龄、性别及其他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研究对象的Cys-C、25(OH)D3的结果分析CDN组的25(OH)D3与NC组、SDM组、EDN组相比明显降低;EDN组的25(OH)D3与NC组相比明显降低;SDM组的25(OH)D3与NC组相比降低;CDN组的Cys-C与NC组、SDM组、EDN组相比明显升高;EDN组的Cys-C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SDM组的Cys-C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各实验指标水平与D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Cys-C水平与DN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181,P<0.05)。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水平与DN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4.Cys-C、25(OH)D3单独检测和两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结果分析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Cys-C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25(OH)D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两者同时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925。两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比两者单独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大,可见两者联合检测比两者单独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更有诊断价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UACR呈负相关,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Cys-C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25(OH)D3、Cys-C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DN的诊断率,在早期DN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不排卵性不孕症的重要病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PCOS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IR与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障碍相关,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近年来,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逐渐被用为治疗PCOS伴IR,但是相关研
背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到终末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15 m L/(min·1.73 m2),需要依赖肾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累积的研究提示儿童CKD与先天性、遗传性因素有关,国内外学者报道大约20%的早发性CKD患儿可通过基因变异分析确定单基因病因,但关于ESRD患儿与
背景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阿什曼综合征(Asherman综合征),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据报道,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所致的宫腔粘连发生率高达25%~30%。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修复受损子宫内膜组织和恢复子宫内膜完整性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动物实验显示经血源子宫内膜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endometria
背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球婴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住院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病毒性肺炎,有较高的发生率及一定死亡率。目前仍以支持性的治疗为主,尚无安全有效的特异的治疗方法。有研究发现,宿主免疫反应可能在RSV感染疾病严重程度中起着一定作用。目的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影响育龄期女性内分泌和生殖健康的疾病之一,病因尚未明确。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子间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此病。因此,关于PCOS的遗传学特性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维生素D作为类固醇激素,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下,发挥生理作用。研究发现,VDR可参与多种
背景近几年在卵巢刺激过程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 RH-a)降调节药物的使用,能够促进多个卵泡发育,控制在卵泡刺激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升高,预防LH峰提前出现。但会使部分患者LH水平受到过度抑制,过低的LH可能会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疾病,该病虽为一种良性疾病,但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EMs发病机制复杂,无论哪种学说均有其局限性,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在EMs发生中扮演重要作用。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影响至少10%以上年轻女性。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身心健康。目前发现PCOS患者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 Vit D)水平缺乏,且存在慢性低度炎症,二者是影响该病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检测维生素D与C反应蛋白(C-reactice p
背景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在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方面,各种微创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不断涌现,由于对新术式了解不够、对适应症和手术要点掌握不足,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随之不断涌现,甚至出现肾切除、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因此,如何掌握新手术方法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我们探索的重要目标。现就超细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在直径2.0cm以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做一对比研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病因繁杂,发病机制不清。研究表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PCOS发病机制相关[1]。mTOR是一种在细胞内恒定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其一旦被激活,磷酸化mTOR(P-mTOR)成为活性状态发挥作用[3]。当前,关于mTOR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