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玉米品种陕科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fe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选用耐密性品种和合适的密度能够优化群体冠层空间内光资源的分配,达到增产的目的。本研究于201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综合试验站进行。选用陕科6号(耐密型)和郑单958(普通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万株hm-2、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研究了密度对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形态特性、冠层光分布、灌浆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影响。阐明玉米品种耐密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期为陕西夏玉米高产栽培和株型改良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增加不同耐密性品种籽粒产量先增后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1126.1kg/hm2和9876.7kg/hm2;但与郑单958比,陕科6号产量提高11.2%。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均减小,而高密度下(9万株/hm2),陕科6号比郑单958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9.7粒和17.8 g。2.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向值升高,同一密度下陕科6号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向值大于郑单958的。穂上层透光率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高密度下(9万株/hm2密度下)陕科6号穂上层透光率大于郑单958的。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3.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现降低趋势。在高密度下(9万株/hm2密度下)陕科6号叶片光合速率大于郑单958的。光合势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4.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密度下(9万株/hm2),陕科6号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郑单958的9.9%和15.9%。高密下陕科6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较郑单958更强。5.2个品种籽粒干重均随生育期的呈现“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籽粒灌浆活跃期均表现出下降趋势,郑单958的降幅大于陕科6号。在高密度下(9万株/hm2),陕科6号的平均灌浆速率(Gave)和最大灌浆速率(Gmax)较郑单958分别高于16.1%和15.6%。陕科6号的活跃灌浆天数(P)较郑单958分别延长2.2 d。且陕科6号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高于郑单958。综上所述,与郑单958相比,耐密型品种陕科6号在密植下调控穗上部叶片直立,改善冠层中下部光分布,维持较高的光合绿叶面积,延缓冠层叶片衰老,保证花后干物质转运效率和籽粒灌浆速率,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训练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很多学生对
公司生产经营中,除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还应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起步晚于西方社会,但是,目前也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公司社会责任
近年来,噪声成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重点。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很快,由于传统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定性理论分析和计量工具为主的定量实证分析两种方法,通过建立相应的VAR模型,研究了上证综合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人民币对特别提款
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挑战方面,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挑战、多元文化的挑战以及各国教育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提出孔子学院应对这些挑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经典方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复方丹参饮分别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HGB. PLT及其造血细胞因子EPO、EPOR及GATA-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为了鼓励公司披露预测性信息,美国建立了以“安全港”制度为核心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免责机制。“安全港”制度由两部分构成: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一般规则规定,由发行人、公司的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中华民族不断经受着磨难,饱受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封建末世满清政府的政治危机,传统儒家文化受到西学的强烈冲击。在这样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背景
写作可说是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在初学写作的小学阶段,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写作教学引导是极为重要的,而合作日记就恰好是在课堂学习之外,利用互写、互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