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鹰嘴豆14-3-3-1及14-3-3-2基因拟南芥的功能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植株对生长环境的不适应早已成为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世界第三大豆类作物的鹰嘴豆,它具有生育周期短,抗逆性强,基因组小等优势,在抗逆关键性基因和解析植物生长发育及耐逆分子机理等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但是,目前它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依然较少。14-3-3蛋白参与植物新陈代谢、细胞周期、细胞的分化、蛋白转运、基因转录等生命活动。在不同植物中的病原菌和植物的互作和胁迫响应研究中,14-3-3蛋白都被鉴定出为相应通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对14-3-3蛋白的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的抗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室利用PEG处理和非处理的鹰嘴豆品种XJ209幼苗叶片构建了两个cDNA文库,通过cDNA文库我们克隆了鹰嘴豆的两个新的14-3-3基因,发现在鹰嘴豆发芽过程中,14-3-3-1基因的表达呈现变化的趋势;且14-3-3-1基因受干旱、高盐、低温胁迫时表达量上升,在ABA和GA诱导下表达很显著。14-3-3-2基因在鹰嘴豆的发芽过程中,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而且14-3-3-2基因的表达量受干旱、高盐、低温胁迫的影响,在ABA和GA诱导下表达也很显著。这些结果表明,14-3-3-1和14-3-3-2基因广泛的参与植物的生长代谢以及多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鹰嘴豆14-3-3-1和14-3-3-2基因的功能,我们通过农杆菌侵染将这两个基因转入拟南芥中,鉴定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株系,对其进行模拟干旱、盐胁迫,通过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在萌发期、幼苗期、成苗期三个时期的表现,结合生理指标的分析,进一步了解14-3-3-1和14-3-3-2基因的功能。并对正常状态下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的比较,观察其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鉴定14-3-3-1和14-3-3-2基因是否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   1.对转14-3-3-1及14-3-3-2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发芽势、子叶形态分析显示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发芽早,说明14-3-3-1及14-3-3-2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对转14-3-3-1及14-3-3-2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开花时间进行分析,转基因拟南芥开花时间比野生型早,说明14-3-3-1及14-3-3-2基因可能具有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从表型及生理指标两个方面对T3代转14-3-3-1及14-3-3-2基因拟南芥株系的抗旱能力进行了分析,籽苗期、幼苗期模拟干旱处理,成苗期干旱处理观察形态表现,表型观察发现转基因株系抗干旱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生理指标失水率、相对含水量明显看出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具有更强的保水能力,脯氨酸含量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高高,丙二醛含量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低,均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能力强于野生型。   3.从表型及生理指标两个方面对T3代转14-3-3-1及14-3-3-2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分析,萌发期、幼苗期模拟盐处理,成熟期盐处理观察形态表现,表型分析转基因株系耐盐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高高,丙二醛含量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低,细胞膜的稳定性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高,Fv/Fm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高,均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能力强于野生型。   本文发现了具有耐盐、抗旱及促进生长发育功能的鹰嘴豆14-3-3-1及14-3-3-2基因基因,为植物的遗传工程提供两个新的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