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加油站,油轮油管等运输工具泄露,突发原油泄露,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各种尾气的排放等事故,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尤其是石油烃的污染,涉及到了空气、土壤、地下水、海洋,以其量大面广而著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且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必须寻找一种可靠的治理方法来消除这些污染。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带有亲水、亲脂基团的两性化合物,能有效的增加石油烃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无二次污染.还能减少化学合成所需昂贵的费用,因此在石油污染场地下水中注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可原位产生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本文首先对前期以筛选的三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芽孢杆菌(BS-1)、假单胞菌(BS-3)、微球菌(BS-4))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提取,粗提品颜色均为浅褐色、产量分别为0.1964g/100mL、0.2851g/100mL、0.2011g/100mL。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离子型鉴别实验、薄层层析(TLC)实验和红外光谱测定,由测定结果可知芽孢杆菌(BS-1)、假单胞菌(BS-3)、微球菌(BS-4)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类型分别为脂肽、糖脂、磷脂,其中前两者为阴离子型,后者为阳离子型。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了投加生物表面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降解的最佳效果,实验结果如下:在加砂的条件下,同时投加三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并且在同一体积含菌量相同的情况下,加入三种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混合菌总量的体积与石油降解菌的体积比为1:1时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大,能达到98.51%。通过对细胞疏水性、对柴油油滴、菌在柴油上的分部以及在水中油滴的乳化状况研究,确定了菌对对柴油的降解模式。在室内渗流槽模拟试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定三组对比试验,第一组渗流槽中不投加任何菌,第二组只投加石油降解菌,第三组同时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三组的最终降解率分别为:37.461%、91.463%、97.308%。由以上三组实验结果可知,同时投加生物表面活性产生菌和石油降解菌的渗流槽,降解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