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CSEA组: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3mg,然后向硬膜外腔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连接电子PCA泵。P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同法置入硬膜外导管,先经导管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1μg/ml的混合液10ml,连接相同泵。两组均在注药30min开启泵,分别持续泵入0.075%、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1μg/ml混合液,泵速为8ml/h,PCA量为3ml/次,锁定时间15min。Ct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麻醉和镇痛药物。观察并记录母体生命体征。分娩前、分娩中,即硬膜外注药后5min、15min、30min、及之后每60min直至宫口开全对宫缩进行VAS疼痛评分。记录注药后30min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胎心及宫缩频率和宫缩强度。椎管内注药至无痛宫缩时间,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测定分娩前、分娩中1h产妇血糖、血浆皮质醇和胰岛素的浓度。记录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镇痛时间、镇痛用药总量、催产素应用情况、产妇产时至产后2h出血量。
结果:三组产妇分娩前一般情况、CSEA组与PCEA组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镇痛VAS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镇痛组的PCA泵药物用量、有效PCA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CSEA组芬太尼用量大于PCEA组(p<0.05),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镇痛平面时间分别为4.1±0.7min和9.4±0.8min,而PCEA组分别为16.8±2.9min和28.9±4.6min,(P<<0.01)。CSEA组芬太尼用量为55.45±20.04μg,大于PCEA组(40.25±19.00μg,p<0.05)。CSEA组和PCEA组器械助产者相似,明显少于Ct组。CSEA组与PCEA组镇痛后SBP、DBP、MAP、HR、RR相仿(P>0.05)且显著低于Ct组(P<0.05),其中RR低于镇痛前(P<0.05,见表5)。分娩前三组血糖、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中①血糖各组均显著高于分娩前(P<0.05),Ct组显著高于CSEA组和PCEA组(P<0.05),CSEA组与PCE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皮质醇Ct组非常显著高于分娩前(P<0.01),另两组虽然也高于分娩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非常显著高于CSEA组和PCEA组(P<0.01),CSEA组与PCEA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胰岛素Ct组非常显著高于分娩前(P<0.01),另两组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显著高于CSEA组与PCEA组(P<0.05),CSEA组与PCE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CSEA和PCEA两种分娩镇痛法均安全可行,能达到可行走性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地抑制分娩应激反应所致的血糖、皮质醇及胰岛素的升高。
2上述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作用相似,无不良影响,只是CSEA组镇痛作用起效更快,更适用于分娩活跃期剧烈疼痛的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