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中小企业与反贫困——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为贫困人口创造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反贫困。然而,中小企业一直得不到金融支持,融资约束限制了其反贫困效应的发挥。传统观点把融资约束问题的焦点归咎于中小企业自身原因,而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资金供给方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出现也难脱其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强调,与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现阶段是最优产业结构中的主体企业类型,只有能够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动其发展的金融结构才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最优金融结构。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与融资困境,以及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在这里,金融结构既涉及到融资结构,即市场与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也涉及到银行业结构,即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有待实证检验的假说。基于中国大陆200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反贫困效应的大小与金融结构有关,具体来说,以中小企业发展为中间渠道,金融结构与反贫困产生重要联系,这尤其体现在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反贫困效应的显著促进作用上。本文的政策涵义是,调整银行业结构,为中小银行尽快成长创造空间这种结构性政策对于取得可持续性的反贫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斯蒂格利茨认为城市化问题居于新世纪中国面临三大挑战之首,中国城市化目前
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广泛推行的一种中长期激励机制,被认为能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但事实上,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股权
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1月19号发布最新数据,我国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7.8%。网易财经通过对国内百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调查,发布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经济方针,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利用外资和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并参与世界分工的主要方式。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和FDI不仅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