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资本加速流入发展中国家,构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力量。本文拟以区域产业发展、利用外资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运用经济地理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外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定性定量关系,探讨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对于优化整合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理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吸收了一定量的国际投资,这些投资已成为东北产业结构演进的新生力量。由直接投资发展而来的生产联系将直接投资深入到东北产业结构的内部,形成投资、贸易互动和产业转移的联动关系,从而强化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与各国产业结构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演进,从结构内部紧紧地连在全世界、全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系统上,形成有序严密的传递和跟进体系。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产业结构体系,从而推进东北产业结构演进的国际进程。本论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广泛收集资料,构建回归统计模型,试图得出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科学结论。立足全球视角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和作用原理。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分析是地理学的专长,地理学与经济学在分析和解决利用外资作用问题时的不同思维方式正好可以相得益彰。经济学家试图用地理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地理学家也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利用外资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演进不仅可以拓展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把该项研究推向深入。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分析研究外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的双重紧迫性。论文体系结构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又分三部分:理论部分、实证部分、对策部分,主要体现的是理论—实践—对策的逻辑体系。第一部分:理论部分,含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包括利用外资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外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理论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第一章阐述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理论。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东道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理论依据作了简要归述,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双缺口”模型、债务周期理论等利用外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利用外资理论,旨在把握利用外资理论的形成发展脉络,分析其理论贡献及局限性。从西方学者有关利用外资的理论、马克思有关外资理论中,归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