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正与日俱增,银行系统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因此,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开始引起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的关注。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评估银行系统脆弱性的方法是压力测试,而宏观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将宏观经济因素与风险因子相联系的压力测试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银行系统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而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认可。但该方法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一些参考,进而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对信用风险和宏观压力测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信用风险的概念、特征;宏观压力测试的概念、种类和方法以及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宏观压力测试的必要性;然后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银行风险管理进行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文献;在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潜在的信用风险隐患后,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0年实际财务数据的假设情景模拟来说明宏观压力测试下我国银行系统对信用风险的承受能力,最后通过构建宏观压力测试的SUR模型对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进一步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6个月存贷款利差、存款准备金率、国房景气指数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显著因素。在影响程度方面,国房景气指数增长率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因素,而通货膨胀率则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最小的宏观经济因素。宏观压力测试结果还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抗风险能力不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除了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的驱动方式急需改变。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