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与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题目:健康成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方法,制定健康成人的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参数值正常标准,为颈髓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机,对36例成人健康志愿者行颈髓MRI检查。检查程序包括使用SPGR序列进行颈髓的定位扫描,使用FRFSE序列完成矢状面及横轴面T2加权像扫描,使用T1FLAIR序列完成矢状面T1加权像扫描,使用SE-EPI序列完成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然后将图像传输至SUN工作站,使用FUNCTOOL软件行后处理,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其ADC、λ1、λ2、λ3和FA值。 结果:所有志愿者均顺利完成了该项检查,后处理图像上颈髓显示清晰,信号均匀,没有明显的图像失真。髓内ADC(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值为(914.44±82.61)·10-6mm2/s,FA(fractional anisotropy)值为(593.84±52.22)·10-3,λ1、λ2、λ3分别为(1585.1±130.07)·10-6mm2/s、(559.84±66.49)·10-6mm2/s、(613.28±128.71)·10-6mm2/s,2λ1/(λ23)的比值为2.74±0.32。 结论: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测得的各项张量参数值稳定。平行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水分子扩散活动明显强于垂直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扩散,从而显示脊髓具有圆柱状的扩散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认为AS,尤其是粥样斑块形成时,血管通常以重塑(remodeling)机制发生代偿性扩张,但代偿性扩张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探讨HPRT基因位点突变及彗星试验对宫颈癌放疗的疗效损伤评估作用,研究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10、20、30、40、50、60Gy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
第一部分  目的:  评估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并初步探讨胎盘植入MRI征象与胎盘植入类型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3月-2014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病变组60例。所有受检者均先行常规T1WI、T2WI,然后进行4个不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1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平均年
目的:研究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62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3种抗菌